2024-04-07 16:46:56 | 利好高考网
强基计划各省名额分配如下:
全国31省市总招生计划6000余人。
2022年共有39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在全国31省市总招生计划6000余人。湖北省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有33所,共录取303人;甘肃招生共录取考生70名;内蒙古进行强基招生,最终录取人数58人;剩余省份招生人数可在强基招生官网查询。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首先从近两年数据来看,2021年各省省考招录总人数达到152,358人,报名人数为5,371,491人,较于2020年招录人数相比,招录人数同比下跌6.3%,减少招录人数10,264人;相较之下,报名人数2021年则是增长近24万人!同比上涨4.6%。
2、21年联考人数有望超出2020年23个百分点
第二个方面这就是从联考情况来进行分析比较:
2020年全年有两次联考日,分别是7·25和8·22两天。据悉,2020年7月25日联考的省份为天津、湖南、陕西、河南、福建、四川和内蒙古公安系统,总计 120余万考生齐聚考场 。8月22日共有17个省份参加,联考总数超216万人。因此2020年的联考总数为336万人。
而2021年的联考除了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西藏【不参加】、新疆【不参加】之外,其余省份皆是参加2021的联考考试。笔者预计若本次2021年这些省份的报名人数均到场参加的话,预估有近414万参加,较于2020年增长78万考生参与考试,同比上涨23.21%。这仅是笔者的预估数字,还需要考虑那些放弃参加考试的因素在里面。
3、同一省份报名人数最大增长8万人,竞争压力明显增加
第三个方面,从同省参加考试人数的情况以作对比。前考生关注的不仅是考试试题的难度,更是关注同省份有多少竞争对手。
2022年北大清华在各省招生人数:
第一梯队:北京
清华北大2022年在北京的招生人数为550人,招生总人数位列全国第一。
第二梯队: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江苏、山东
清华北大以上省份的招生人数在300—400左右,其中河南省人数最多,招生计划共计424人。浙江、湖南、四川和湖北分别为350人、330人、320人、310人。山东和江苏省招生人数均为300人。
第三梯队:广东、河北、辽宁、陕西、安徽、上海、山西、重庆
清华北大在以上省份的招生人数在200人以上,300人以下。其中广东省人数最多,为280人。河北、辽宁、陕西、安徽、上海依次递减,分别是270人、250人、240人、230人和220人。在山西和重庆招生人数差不多,都是210人左右。
第四梯队:福建、江西、广西、黑龙江、吉林、天津、贵州、甘肃、云南、新疆、内蒙古
清华北大在以上省份的招生人数相对前几个梯队会少很多,但也在100人及以上。其中福建和江西人数较多,分别有190人和180人左右。在广西、黑龙江、吉林和天津的招生人数大致相同,分别有160人左右。在新疆、贵州、甘肃、内蒙古、云南的招生人数则低于150人,分别是140人、140人、130人、110人和100人。
第五梯队:宁夏、青海、海南、西藏
清华北大在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的招生人数是最少的,分别是70人、50人、50人和30人。
拓展内容:
2022年清华大学分数线:
1、提前批(理科定向):
宁夏630分;甘肃632分;江苏663分;贵州657分;内蒙古656分;湖南660分;山西655分;宁夏622分;广西670分;河南680分;安徽673分;四川687分;天津706分;云南692分;浙江687分;山东667分;福建669分;广东672分;江西656分;黑龙江646分;吉林658分;陕西677分;辽宁680分。 利好高考网
提前批(马思理论):
甘肃616分;江西639分;江苏633分;山西621分;贵州678分;河北652分;北京685分;河南647分;陕西635分;湖南641分;安徽635分;四川647分;浙江692分;山东671分;福建650分;广东653分;辽宁653分;湖北648分。
专项计划:
河南理科675分、文科637分;宁夏理科626分、文科588分;甘肃理科633分、文科606分;山西理科626分、文科584分;广西理科635分、文科642分;贵州理科650分、文科666分;吉林理科644分、文科591分;江西理科661分、文科630分;内蒙古理科645分、文科589分;安徽理科670分、文科621分;河北650分、文科640分;云南理科689分、文科685分;青海理科594分、文科584分;贵州理科650分、文科666分;黑龙江理科639分、文科597分;新疆理科614分(含南疆单列)、文科564分;四川理科670分、文科631分;海南理科786分、文科749分
高考统招:
北京不限组689分、物理组688分、物化组688分;内蒙古理科668分、文科624分;吉林理科675分、文科636分;宁夏理科637分、文科619分;广西理科681分、文科671分;广东物理组684分、物化组684分、历史组655分;天津物理组710分、物化组708分、不限组713分;浙江通用基础类710分、物理基础类695分、临床医学类696分;江苏物理组674分、物化组674分、历史组639分;山西理科667分、文科627分;河南理科684分、文科652分;江西理科670分、文科644分;黑龙江理科665分、文科633分;
贵州理科664分、文科679分;安徽理科687分、文科642分;辽宁物理基础类682分、临床医学类682分、通用基础类661分;云南理科705分、文科697分;湖南物理I组674分、物理II组669分、物化I组678分、物化II组670分、历史组650分;山东物理基础类672分、临床医学类672分、通用基础类687分;海南物理组842分、物化组834分、不限组867分;湖北物理I组680分、物理II组676分、物化I组681分、物化II组676分、历史组659分。
2022年安徽省,各高校强基计划分省招生计划? 2022年安徽省的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要到各院校的招生信息网查询,或者到阳光高考查询相关信息,这一类的报考信息不像普通高考,普通高考会由省教育考试院公布高考招生计划,考生根据招生计划选择报考的院校。而强基计划计划属于特殊类型的招生,招生人数较少,报考的考生都是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普通高考无法报考,普通考生即使报考,基本上也是不可能被录取的。
上海交大在上海招生人数 上海交大“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在沪共招生650人。 按照录取人数1.5倍的比例,近千人有机会参加面试。面试将于高考出分后进行,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综合成绩组成不变,分别为:高考投档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占10%。 上海交大医学院首推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计划”的组成之一,立足国情
强基计划江苏招生人数 352人。2022年共有35所高校强基计划面向江苏省招生,招生计划总数352人,其中清华大学招生计划最多,为43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云南招生人数 5人。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人数为451人,在云南计划招生5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各省名额 根据查询西安交通大学的官方信息得知,该计划目前并没有对外公开各省名额。 2023年该校强基计划招生210名。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且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各省(区、市)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
2023年强基报名人数 2023年强基报名人数如下: 2023年北京大学以接近4.2万人数排名强基计划报名数的第1位。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推出的一项新项目,其取代了原自主招生项目,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主要选拔高考成绩优异,或者部分在某个基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生可以报考。 要突出基础学
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各省名额 根据查询西安交通大学的官方信息得知,该计划目前并没有对外公开各省名额。 2023年该校强基计划招生210名。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且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各省(区、市)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
强基计划报名号与报名人数? 强基计划报名号是报考者在报考志愿时的排序号,报名人数88万+人次。根据查询学业桥数据观察显示:强基计划报名号是由报考者的身份证号码和报考时间组成的,排序号越小,被录取的几率越大,2023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己确定,高达88万+人次,整体报名人次对比2022年上涨2万人次左右,强基计划指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2023年强基报名人数 2023年强基报名人数如下: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6000人左右。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