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2024-05-20 21:32:15 | 利好高考网

今天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适合报考的大学二本

关于文科生适合报考的二本大学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海关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

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上海市属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3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园风景秀美,设施一流,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现有在编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

2、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海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2年12月,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一-学十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十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23人,其中本科生1860人、研究生63人。

3、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创办于1950年。2012年,招收第一批港澳台生和第一批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招收第一批留学生;2016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0多万毕业生,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1、上海师范大学

2、上海外国语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上海理工大学 利好高考网

5、华东政法大学

6、上海海事大学

7、上海海洋大学

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0、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1、上海电力学院

12、上海金融学院

1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4、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本科二批与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和本科三批属于同一 学历,性质相同,均为本科学历,学生毕业后颁发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但与专科批次有着本质的区别,毕业后颁发专科学历毕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的相关内容。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教学成果:

学校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省级首批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

2、四川外国语大学

师资:

现有全校教职工1361人,专任教师90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为50.72%,博士占比为41.73%。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

教学成果:

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

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1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余人,高级职称4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0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占三分之一以上,具有“双师型”资质教师占二分之一以上。

教学成果:

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上海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以上数据出自浙江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官网。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相关推荐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1、上海师范大学 2、上海外国语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上海理工大学 5、华东政法大学 6、上海海事大学 7、上海海洋大学 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0、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1、上海电力学院 12、上海金融学院 1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4、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24-06-13 03:46:30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关于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详情如下: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实力最强的二本院校: 上海电力大学: 是一所

2024-03-16 11:57:00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4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4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3上海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3年上海二本大学排名前列的包括: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435分,对应位次为164308。上海立达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436分,对应位次为162726。以下是上海市二本大学的排名情况: 1.上海师范大学:专注于师范教育。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专注于医药学领域。 3.上海外国

2025-02-13 18:53:57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大学排名)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上海二本大学排名)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关于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详情如下: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实力最强的二本院校: 上海电力大学: 是一所

2024-03-13 12:45:49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广东财经大学,一所位于广东省,以财经为主导的公立二本大学。学校以培养优秀的财经人才为宗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该校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坐落于贵州省,是一所专注于医学教育的公立大学。学校通过构建全面的医学学科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医学领域的

2024-11-10 02:45:35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全国公立文科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广东财经大学,一所位于广东省,以财经为主导的公立二本大学。学校以培养优秀的财经人才为宗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该校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贵州医科大学,坐落于贵州省,是一所专注于医学教育的公立大学。学校通过构建全面的医学学科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医学领域的

2024-12-26 22:40:59
海运类二本大学排名榜最新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海运类二本大学排名榜最新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上海“最吃香”的15所“二本”大学,可分几个档次? 可分4个档次,第一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档上海海关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第三档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四档上海商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 关于上海二本排名一览表详情如下: 上海

2024-03-18 09:06:26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浙江公办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浙江公办二本大学排名一览表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05-25 16: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