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同济大学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

2023-08-11 06:06:03 | 利好高考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1010247隶属于:教育部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介绍如下: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专业排名并列第二;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排名并列第三。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

研究平台:

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11月,同济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新生院和29个专业学院,本科招生专业82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应用物理学专业、海洋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基础医学专业。

同济排名全国第几名

同济排名: 利好高考网

1、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2年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20位,相比2021年上升了1位。

2、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2年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14位,相比2021年上升了2位。

3、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1年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21位,相比2020年下降了3位。

4、在金平果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1年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19位,相比2020年排名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

5、在校友会上海市大学排名中,2022年同济大学在上海市排名第3位。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的相关内容。

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五。

资料扩展: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Tongji-Universität),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发表于国际三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与《Cell》;同济大学有22位教授担任973计划项目(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其中《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和《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分获2005、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10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同济大学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相关推荐
同济大学交通专业全国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同济大学交通专业全国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东南大学(排名第1)、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第2)、北京交通大学(排名第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4)、同济大学(排名第5)、大连海事大学(排名第6)、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7)、武汉理工大学(排名第8)、中南大学(排名第9)、长安大学(排名第10)。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主

2023-10-08 17:28:51
同济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排名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排名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全国排名

生物医药专业最好的大学 共有49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6 东南大学 A+ 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

2024-01-10 11:04:03
上海同济大学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
上海同济大学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介绍如下: 土木工程学科最新排名,同济大学排名第一。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是教育部评估的“A+”类学科,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排在第一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在第二名,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并列第三名。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是“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保送研究生所占的

2023-09-24 00:20:24
同济大学交通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三大王牌专业
同济大学交通专业全国排名 同济大学三大王牌专业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17。 同济大学(Tongji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

2023-10-08 17:28:13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研究生排名全国第几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研究生排名全国第几

上海地区高校经济学研究生排名情况?我想考上交、同济大学、上大,哪个比较好考一点? 同济大学应用经济学是后起之秀,还很年轻,但比上海大学要好,没上财专业,可是更有国际影响力。至于上交很难考的,而且日后专业选择很受限制,至少选金融的是160名各地学霸中前80(本科阶段),同时我感觉上交安泰的学生过于功利化了。当然,我认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同济经管名声还好,上交安泰实力更强,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

2023-08-19 18:26:25
华中同济医科大学排名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几
华中同济医科大学排名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几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几 截止到2023年2月15日,第五。 根据百度百科查询,位于武汉的同济医科大学属于稳中有进的类型,在高手如林的医科排名中排到全国第五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各两所顶级医学院。 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排名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4-06-08 02:24:00
同济大学各学堂专业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同济大学各学堂专业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 中国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17。 同济大学(Tongji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

2023-10-08 06:36:30
同济大学评价高吗 同济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同济大学评价高吗 同济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同济大学生命学院怎么样,全国排名多少 同济大学在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办学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190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创立开始,直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将闻名国内外的同济大学医学院迁离同济为止的45年中,曾培养了一大批生物、医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济校友中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十多位两院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96年,在整合全校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0

2023-08-19 03: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