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和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哪个比较好?相关的问题,今天,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和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哪个比较好?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好。
台湾艺术大学(英文: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NTUA),简称台艺大,成立于1955年10 月31 日,位于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浮洲地区,前身为艺术学校及后来的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简称艺专),是台湾最早成立的艺术专科学校。
台湾艺术大学初设影剧、国剧、
美术印刷三科。次年增办三年制影剧编导专修科, 46 年增设五年制音乐与美术工艺科,同时影剧、国剧、美术印刷三科亦改为五年制 ( 招收初中毕业生 ) 。 47 年中华教育制片厂并归该校。 48 年因实行精简,原设之国剧、影剧编导、美术印刷、美术工艺四科暂停招生。 49 年秋教育部核准该校改制为“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50 年秋美工科恢复招生。 51 年秋增设美术科,美印科亦恢复招生。 52 年办理推广教育,增设三年制夜间部,分四年授课,并新设广播电视科。 53 年夜间部增办美术、美印两科。改制后,日、夜间部各科除日间部音乐科仍为五年制外,其余各科均为三年制 ( 招收高中毕业生 ) 。 56 年秋美术科
雕塑组改为雕塑科。 57 年秋日间部增设广播电视科,同年,夜间部美术印刷科及音乐科暂停招生。 60 年增设五年制日间部国乐科。同年,增设夜间部三年制国乐科。 62 年设三年制夜间部舞蹈科。 66 年增设五年制日间部舞蹈科。 70 年秋影剧科分设为戏剧科及电影科。 71 年秋戏剧科增设夜间部国剧组。 74 年美工科分设工艺、设计两组。 76 年秋美工科再增设陶瓷组,音乐科增设一班。
利好高考网
北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有何利弊?
齐武帝永明八年(四九○年),冯太后死,孝文始得亲政。他可能受冯太后的薰陶,倾慕汉化,颇有「大一统」的思想。这时魏的版图,已扩至淮水以北,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县东),距离魏的南境过远,且酷寒多风沙,人口稀少,又无漕运,不宜于南进的推动。因此他想迁都洛阳,又恐臣下不从,乃议大举伐齐,胁众南下。十一年(四九三年),孝文率步骑三十万南下,止于洛阳。次年,遂定都之。魏的若干制度,本系参酌汉制而成,但孝文认为鲜卑人汉化的程度,尚不够澈底,因此迁都以后,遂即展开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当时洛阳是北方汉化的中心,自然也是推行汉化的最好环境。在他迁都后的三年中(四九四年至四九六年),曾颁行许多有关汉化的措施,其重要者如下: (一)禁止胡服。当时胡人衣狭而短, *** 衣宽而长,至是他本人袭服汉族帝王衣冠,一般士民也须着汉服。(二)禁止胡语。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即鲜卑语),俱从汉音;官吏北语于朝廷者免官。(三)改变度量。改用长尺大斗,均依汉制。(四)推广教育。设国子学、太学及四门小学于洛阳,并征求天下遗书,以充秘阁。(五)禁止归葬。凡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即葬于河南,不准还北,于是南迁者均改籍贯为河南洛阳人。(六)改变姓氏。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余功臣旧族,亦均改之。 孝文帝的汉化,大大提高了鲜卑人文化和生活的水准;但另一方面也使鲜卑人沾染了不少 *** 的毛病,诸如奢侈、文弱等,这些缺点,在孝文身后,都逐渐暴露出来。孝文迁都后,除了在国内推行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对外便是接二连三的伐齐。齐明帝建武元年(四九四年),他遣师分道攻齐。东路魏军攻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不克,他自率大军赴援,并遣军临江,数明帝之罪。但钟离终攻不下,不得已退师,其他各路魏军,亦皆无功而返。四年(四九七年),孝文自率大军攻齐,欲取襄阳(今湖北襄阳县)。魏进军后,连陷要地,于次年围樊城(今湖北襄阳县北),不克。适值齐明帝死,而高车又兴师抗魏,孝文乃以「礼不伐丧」为由,引兵而还。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四九九年),齐以陈显达、崔慧景等北伐,孝文自将御之,大败齐师于马圈(今河南邓县东北),显达等南走,孝文也以病笃北还,死于途中。太子恪继立,是为宣武帝。次年,魏人取齐寿阳。
参考: 傅乐成,〈第十一章、南北朝的对峙〉,《中国通史(上)》,(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71),页306-308。
123
利:鲜卑人融入汉族 弊:数典忘祖,跟同属鲜卑种的柔然越走越远,甚至互相残杀耶 孝文帝改易风俗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即开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易鲜卑服装为汉服。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这是易鲜卑官服为汉官服的具体执行措施。二‧规定官员在朝廷上使用
汉语,禁用鲜卑语,并称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岁以上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则要立即改说汉语。如有故意说鲜卑语者,降爵罢官。三‧迁往洛阳的鲜卑人,要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四‧改鲜卑贵族原有的姓氏为汉姓,并定门第等级。所改之汉姓,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门第等级;另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这八姓贵族的社会地位,相等同于北方最高门第崔、卢、郑、王四姓。其他等级稍低一些的鲜卑贵族姓氏亦改为汉姓,其等第与汉族一般士族相当。此外,孝文帝还积极鼓励鲜卑的皇族和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联姻,由是加强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融和。 六镇起事 太和改制后,六镇成为改革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拓跋鲜卑建国时,其所依靠的军队是以鲜卑人为主的部落兵,士兵身分很高,作战勇猛。迁都洛阳后,部落兵发生分化,迁入河南者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相反世守边陲六镇者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分低下,由是引起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北魏末年,吏制败坏,经济衰退,六镇遂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 河阴之变 在河北流民起事的过程中,契胡酋长尔朱荣的势力逐步强大。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乘北魏王朝内部空虚之机,进入洛阳,溺杀胡太后和幼主,又屠杀了胡汉百官二千名,史称「河阴之变」。此后,尔朱氏操纵了北魏的军政大权,北魏政局更加混乱。其后,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其势力亦相继被消灭,但军政大权却落在六镇余部高欢和宇文泰手中,北魏王朝彻底解体,北方遂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参考: china10k/trad/history/3/33/33z/33z03

北艺学校的使命是什么?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北艺学校的使命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百年大党,青史可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来说,“党史学习教育”是2021年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继往开来中勇毅前行。注重氛围营造和宣传展示相结合,强化统筹指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个个触手可及、驻足可观的学习载体,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在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全覆盖、活起来、深下去。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红色舞蹈专场、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红色故事大赛、“四史”学习主题活动及“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拍摄优秀
影视动画作品,百年老街展示百套服装专业设计作品……一曲曲优美旋律,一幅幅历史画卷,一封封红色家书,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育人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以更优异的成绩谱写时代新篇章。
全校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宣传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印发工作简报9期,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发布要闻速递、基层动态、理论学习、学习成效等162条。专题网站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全面报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展,宣传校内各单位(部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举措与成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多篇党史学习教育文章和多个相关视频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广西新闻网、北海日报、北海市党史学习教育简报采用。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
www.lh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