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09:40:12 | 利好高考网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简称环资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
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教学科研用房近25000平方米,有3个系、8个研究所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
现有2个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和4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25人。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于2011年3月30日成立,是在原海洋与环境学院的环境与工程学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科基础上组建而成。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环境科学系、生态学系、环境与生态工程系3个教学系,设有3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学科研系列教师67人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
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四个专业。
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环境科学与工程试验教学中心”以及中美、中芬环境研究中心等15余个研究单位。
扩展资料:
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
建有“有机污染物环境界面行为与调控技术原理”、“土壤污染过程与修复原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教育部创新团队,“产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土壤污染缓解与控制”农业部创新团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应用”、
“燃煤工业锅炉炉窑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术交流
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浙江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定于2019年10月11-12日在浙江杭州共同举办“生态环境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研讨会”,探索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创新,研讨提升生态环境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分享
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我本科是学习的环境工程,家在南京这边,由于后面工作想回家这边,所以考研就想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南京机会也相对较多,对比了南京的几个学校,觉得南京农业大学性价比是一个比较高的学校,从而选定了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分数线是344分,进入复试95个人,最终录取76个人,复试录取比大概1:1.2,还算是比较高的学校,专业课考察《微生物基础》第三版,相对来说较简单,真题重复率高,有80%,大家的专业课平均分在120分+,所以大家看到每天报考北工大的学生们总分高一些,也只是看起来吓人,毕竟专业课简单嘛。
南京农业大学从2003年到2021年的考研趋势大体不变,每年专业课题型为填空(30)、名词解释(30)、简答和论述(共90),大部分为历年考察过的内容,总体趋势变化不大。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情况分析
初考经验
英语二
英语前期花费的时间较多,后期英语的时间主要让给专业课了,最后考了82分。
英语主要就是背单词,我用的单词书是红宝书,单词我用的是手机上软件来背单词。我是每天早上花半小时用单词书背1list单词(大概背两遍),晚上走之前再复习一下早上背的,回宿舍之后用再背200左右的单词。
语法课我是跟着刘晓艳老师的,大概听了一遍,个人感觉基础好的话可以选择不听语法课。
阅读课看的唐迟老师的视频,感觉讲的挺好的。
作文和完形填空是后两个月才开始准备,作文没有背王江涛老师的范文(听别人说背了20篇也写不出来,可能只有基础好和想拿高分的才适合)作文是直接背的模板。
真题是用的张剑的黄皮书,虽然考的英二但还是把英语一的阅读题也刷了一遍。英语不建议刷模拟题,因为命题思路和考研命题人的思路可能不太一样。
数学二
我在大三下学期5月末开始学习的数学,先学习的高数,用的是武忠祥高数复习全书,然后配合660题(660是选择和填空)。武老师每次上完课都会划660题上的重点题,这些一定要重点做,老师上课讲得很到位很细致,很多自己以为对的方法老师都能指出来大多数同学都是这么犯错误的,而且武老师讲话几乎没有口音,听着很舒服。武老师对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多方法都不用死记硬背,按老师的方法理解,能记住,解题也更快。先跟武老师过一遍基础班并把660做完。
线代我跟的是李永乐老师,并跟着做660上的线代题。李永乐在线代方面公认的最强,讲的也很到位并且特别细心,但不知道是直播收音的原因还是什么其它原因,李老师吐字不是很清楚,除了这点其它都很完美。线代我先跟的基础班,用的书是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高数和线代都复习完基础班后再进行提高班的学习,提高班换成了复习讲义配330题,330题比较难,还增加了大题,有些高数大题看了答案也不一定能理解,但一定要先把会做的弄懂弄熟再攻难题。跟完提高班我又把复习讲义上我标注的重点整理成了笔记,数学整理笔记很重要,题型、方法、公式都需要记,并不是题做多了能背下来的,笔记一定要认真做并且经常翻看。整理完笔记后我就开始做真题了,近15年的,一定要掐时间做!因为你如果平常做题很慢不计时间,考场上一定会做不完。真题特别重要,每道题怎么做,用的方法和公式都要整理并弄懂。真题的错题看多少遍都不算多,一定要都会做。我考研数学才110分+,总结教训就是真题没做透!总之考研数学很拉分,也很费时间,最好可以早一点复习4月中旬就可以开始,做完的题和知识点需要巩固,不巩固不复习一两周也会忘。
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我跟的是徐涛老师的课,用的是他编的核心考案和肖秀荣的1000题,边刷课,边做1000题,1000题也是至少可以做两遍以上,还可以买个政治小手册,那种知识点归纳整理的特别详细就不需要去翻书了,毕竟书太厚,这种小册子腿姐和徐涛老师的都可以买,因为都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基本出入不大。考研政治真题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政治每年出题都联系时政,所以要多了解那一年的时政。政治7月开始学习就可以,后期可以买一本时政小手册,徐涛老师会把今年的时政大事都写进去并后面附带一些时政选择题,可以做一下。等1000题刷完基本知识点也非常熟了,就可以做一下模拟题了,政治模拟题还是很重要的,首推的就是肖4和肖8,肖8先出,肖4后出,做这两本模拟题的选择题就大概可以知道今年自己政治选择题得多少分了,因为肖秀荣老师出的思路和风格和真题很接近。
肖4和肖8的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知识点,这些都要弄懂,特别重要,即使这道题对了,也要把所有选项都仔细看一遍。做肖8的时候估计很多老师也都会出模拟卷,这里我推荐用小程序刷题,因为这样可以利用很多琐碎的时间刷题,到后期就会有整理所有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卷的选择题的刷题小程序,一般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这样刷题很方便,错的题也会直接进入错题本,后面刷错题本的题就够了。我是刷了30多套选择题,并且肖8肖4的选择题我都弄懂了。
最后徐涛老师会出一本叫黄皮书的大题押题小手册,这个特别重要,把这个上面的都背会了,大题基本可以不用愁了,徐涛老师也会把重点的部分圈出来。我每天下午会用两三个小时背小黄书,虽然时间挺长,但背的熟大题在考场上写的时候不会浪费时间。和小黄书一样的就是肖4的大题,肖4的大题是肖秀荣老师押的大题,肖4每年最后的时候背的人也很多。我的建议是这两个跟一个老师就行,太多背不过来。我是把肖秀荣老师重点的大题也背了,我怕徐涛老师的押的不全,但最后考场上徐涛老师也押的特别准,除了个别开放性大题,其它大题有的连题目跟小黄书都差不多,所以我最后政治考了七十分+,因为今年有的选择题跟书本上的知识点没关系,只能靠自己理解来做,所以选择有几个不太确定的,导致客观题分数偏低了。
考研专业课经验:
1)专业课初试参考书: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高等教育出版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胡洪营,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经验分享:专业课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选择题,综合题。考试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第一遍把官网要求的参考书目大致浏览一遍熟悉一下知识点(7-8月),第二遍就是要边书看边背诵重点(9-10月),按照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来全面整理知识点笔记,背的差不多了,11月开始刷真题,错题一定也要总结,12月再刷再背诵,网上的押题卷和老师出题思路还是不一样的,可做参考但一定不要过度深挖。三本专业课书本中新加入的是环境工程原理及环境化学,从考试比重来看,环境保护概论占比相对更大,综合题中出现的计算题容易从环境保护概论十二章及环境工程原理前两篇(难度较大)出题,书上例题一定要反复看,另外结合2020年及2021年考题来看,需要注意某些考纲未要求的如环境保护概论第五章内容也容易出现在考题中。
复试准备经验
复试我买的复试专业课复习资料,大连理工大学的复试是由英语口语、PPT自我介绍和专业课知识问答三部分组成,今年复试分数组成也调整了,总分500分,比往年都要多这也意味着复试很重要,可能一个提问就值几十分!英语口语部分先要做自我介绍,老师再通过你的介绍问一些问题,要用英语回答,这里就一定不要在自我介绍上给自己挖坑,因为老师基本就是根据你的介绍提问,如果你自我介绍得不复杂,老师也不会问复杂。自我介绍写完一定要背熟,然后看看老师会就哪些地方进行提问,要做好准备!面试时会很紧张,如果提前没有准备基本也不会回答的有多好。接下来是ppt自我介绍,ppt不要做的太多,而且不要用背景模板,用黑白的就行,答辩ppt从来不需要花里胡哨,这些问问研究生学长就知道了。到时候会通知ppt里需要有什么,本科科研经历、毕设、获奖和成绩好的科目都拿出来展示,这里要注意,ppt也不要给自己挖坑,老师也是通过看你的ppt来进行提问,不要写一些自己没做过的或者不懂的,做完ppt要看一下老师会就哪些地方提问,也准备一下回答,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在面试中回答得更自然一些。最后是专业课知识问答,这一部分的分数占比最高,先通过抽取几道题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再提问,这种抽的题一般都是基础的也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回答的很简单,一定要分条回答,即使答案不是那么准确,但老师看到了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回答的条理性,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老师问的你都回答的很准确,那你怎么可能只是研究生,不会很正常,别紧张,自信并有条理的分析并回答才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然后抽完题目就是老师的提问了,老师们的提问就很宽泛了,可能跟课本上的知识一点也不相关,这个领域的热点也是老师可能问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平常多看文献多了解,如果这个知识点你一点也不会也不能说不会就不回答,要跟老师坦诚说这题我没学过,但我可以试着理解一下,往自己学过的方面靠!然后还是分条叙述出来就可以了。总之复试考的很多也很杂,更关键的是在面试时的状态和自信,这很重要。
最后一些建议
1.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的复习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我每个月,每个周甚至每天的任务都安排的很充分。我会给提前给下个月定好各个学科的学习计划,等到月末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没做好的地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个月的学习计划。确定好每个月的进度之后就开始规划每个周的任务,再逐一分配到每天的计划中。
2.计划要合理。有计划是好事,但是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偶尔也还是要放松一下。比如说一个周里面,留那么一个晚上给自己整理、总结、运动或者跟朋友打下电话聊一下。尤其是到了复习的中后期,特别容易情绪崩溃。我就看见我们班好几个同学最后担心学不完而埋头大哭。一定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过悲观,我们需要一定的压力,但是也不能把自己逼到死路,一定要对不好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宣泄,不要一直紧绷着一根弦。
3.要坚持。每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总是多于实际考试的人数。有很多人考前觉得复习不完,就放弃了。还有人考完一门就觉得没希望了。我想说的是没到最后一步,没有人敢确定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一定要坚持,半途而废是最亏的。累都累了这么久了,还差那么几天吗?
4.注重基础。尤其是数学和专业课,一定要打好基础!根基不稳,一切白费。我们班有个男生也是跟的张宇,他的进度比我们都快,而且市面上所有的数学题他都做了,最后的模拟题也是死磕张宇的难题,但是最后考的却不是很理想。因为2021年的数学题是比较简单的了,最主要的还是考的基础。中南的专业课也是如此,很多同学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考填空题,就没有背知识点,结果今年出了十几个填空题,打开卷子直接傻眼。所以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要先把基础部分把握住了,才能去抓住更多的分值。
最后想说的是,考研一个人的修行。你可能会孤独,可能会遭受挫折。而想要一战成硕的话,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要符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好好复习,相信你一定能行!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 电话:0773-5896079(院办)、5896271(资环系)
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 传真:0773-5892796
邮政编码:541004 网址:http://www.glite.edu.cn
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
一、专业设置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
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利好高考网
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
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
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著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
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
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
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
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西独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五、学科建设
1.资源勘查工程
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第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转让的基地。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第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
3.勘查技术与工程
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2.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
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
六、实验室建设
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 2 。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
七、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
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
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
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著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
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
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撰稿:王殿华)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环保专业的大学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2023年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上海交通大学 2、辽宁工业大学 3、云南大学 4、北京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浙江师范大学 7、西南大学 8、南方科技大学 9、陕西科技大学 10、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无机及分析化
环境工程排名全国大学 环境工程排名全国大学如下: 2022年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院校是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内容拓展: 学习《工程测量学》、《环境毒理学》、《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微生物学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环保机械与设备》、《环境工程监测》、《土壤环境学》、《环境分子生物学》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海洋环
天津有环保专业的高校有哪些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面向理工科学生招生,2本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面向文史类(25人)、理工类(25人)招生,1本 天津师范大学化生学院:面向理工科学生招生,1本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分享?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信息简单介绍 本人天津大学研究生,去年成功上岸天大的环境科学专业;我总分3
环境专业的大学排名 中国大学哪些本科的环境工程专业跻身2018世界一流、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和中国一流专业行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8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就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2018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全部排名数据请看下表: 1本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
国内环境保护专业好的大学有哪些 国内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学院不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环境工程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哪些。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2、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
武汉纺织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 武汉纺织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
环境专业的大学排名 中国大学哪些本科的环境工程专业跻身2018世界一流、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和中国一流专业行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8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就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2018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排行榜中,清华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全部排名数据请看下表: 1本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
环境科学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科学考研院校排名如下: 1、北京师范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京大学 4、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