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

2024-08-14 02:33:19 | 利好高考网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

因为1977年是各省自己出题高考,水平不好计算,1978年是全国统一出题高考。

那个时候的高考,被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于高校不多,专业也没有现在分得那么细,所以学生们的录取率很低,但是一旦考上大学,就相当于出人头地,以后的工作就不用发愁了,也有很多学生选择去职校,出来当老师,当技工等等,也是很不错的出路。

掀起读书热潮

当年上海的这家印刷厂车间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风向标,“春江水暖鸭先知”,印刷厂的工人师傅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读书无用论”的荒唐年代已经结束了,由恢复高考而引领的全社会读书热潮正在扑面而来。

1977年恢复高考引发了全社会的读书热,很多青年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这是恢复高考后上海图书馆门口的历史影像:一大清早,图书馆还没有开门,青年人就已经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上海图书馆的老员工们至今还记得当年图书馆开门营业时的盛况。每天早上,上海图书馆门口6点多就开始排队了,到了开门时间,读者像潮水一样涌入。挤进图书馆的人基本就不出去了,一旦出去你的位置也就没了。

令老员工至今印象最深的是,涌入的人群竟然把门玻璃给挤碎了。“那是英国人建造的房子,门很厚的,玻璃也是很厚的,要把那个玻璃挤碎的话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到的。”开铁门的工作人员被挤到了门边贴在了铁门上,只得大声提醒:“轻一点,轻一点,不要受伤!”

众多读者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地看书学习,他们中为数不少的人在做《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习题。据曾任上海图书馆阅览组组长的老职员回忆:“当时最热门的一套书就是《数理化自学丛书》,原先我们约有十套,后来一看不行,满足不了这么多读者的需要,就和新华书店商量,最后得到了新华书店的支持,增加了几十套。”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
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
2005年夏天,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2014年7月底之前出台。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录取或不分批次按专业
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2014年11月30日在京开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为学生提供双向多次选择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则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
提供盲文试卷
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台灯、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允许听力残疾考生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拐杖,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对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此外,针对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残疾考生的外语科成绩,按“笔试成绩×外语科总分值/笔试部分总分值”计算。
忘带证件可“刷脸”入场
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的相关内容。

2014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扩展资料:

改革内容: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利好高考网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以上就是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为什么说1978年才恢复高考?”相关推荐
高考恢复是在1977年还是1978年 高考作文优秀开头和结尾段落
高考恢复是在1977年还是1978年 高考作文优秀开头和结尾段落

同学,高考发挥失常的人的现状是怎样的?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高三的每一次月考我基本上都会比学校自己划的一本线高个20分左右。结果在高考那几天,刚好遇上了生理期的头两天,那小腹传来的剧痛根本让我没法专心答题,连进去考场都是靠着同学搀扶着,最后靠着止痛药才勉强把所有科目都考完了。最后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看到那个600分不到的成绩,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那年的浙江文

2024-07-29 03:18:14
上海市七宝中学届高考录取情况(高考恢复是在1977年还是1978年)
上海市七宝中学届高考录取情况(高考恢复是在1977年还是1978年)

上海市七宝中学2006届高考录取情况 2006年高考情况统计 全年级一本上线率达83.3% 全年级二本上线率达99% 全年级考生最高分590分,500分以上的考生达333人,占全年级考生的54.4%。 500分以上各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580~590570~579560~569550~559540~549530~539520~529510~519500~509 人数(个)

2024-09-01 23:34:32
高考是什么时候恢复的
高考是什么时候恢复的

高考是什么时候恢复的 1995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253万人。录取人数为93万人,录取率为37%。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 扩展资料 改革过程 1、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2、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3、1977年,高

2024-06-21 05:00:21
我国是什么时候恢复高考的?
我国是什么时候恢复高考的?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是哪一年? 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这次高考总共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录取了27.3万人。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

2024-09-14 05:59:52
恢复高考至今本科录取率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恢复高考至今本科录取率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恢复高考时间是1977年10月21号。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

2024-10-10 05:26:17
恢复高考后的高考录取率有什么变化
恢复高考后的高考录取率有什么变化

中国高考历年录取率 中国高考历年录取率的变化历程揭示了教育体系的逐渐开放和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提升。以下是历年数据的概览: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录取率稳步提升:从最初的5%到1982年的17%。1983年至1994年,录取率持续增长,1994年达到36%,表明教育规模扩大和竞争加剧。 1995年至2006年,录取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在50%以上,反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

2024-10-31 23:52:20
志愿深圳什么时候恢复
志愿深圳什么时候恢复

2021qs世界艺术类大学排名 以2021年艺术与人文大学排名为例(例举前25名的学校): 1、 牛津大学 UnitedKingdom ,综合得分:98.6。 2、 哈佛大学 UnitedStates,综合得分:98.5。 3、 剑桥大学 UnitedKingdom,综合得分:97.3。 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tedStates,综合

2024-07-08 13:07:23
各年高考录取人数(为何应届毕业生不如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的人?)
各年高考录取人数(为何应届毕业生不如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的人?)

各年高考录取人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6.4万人。 1966年到1970年,高校没有招收新生。 1971年到197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

2024-09-28 06: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