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2024-09-24 16:30:18 | 利好高考网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关于考试的历史背景也有很多记载。有记载可知,在隋朝以前是没有高考的,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也是以隋朝开始的。那么在这以前,官员的选拨是怎样进行的呢?一起去来看看吧。

一.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

1.世袭制

从上古时期以致先秦时期,各个头领和官员们要以世袭制上位的。流传从商朝炎帝的儿子逐渐,中国进入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征,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利分配机制。其类型可概括为父子相传,有时候兄终弟及。本质上世世代代能够始终禅位下来。分封制中的诸侯国们也都是承袭的,而地方官员里的门第制度,一定程度上都是大家族承袭的。

2.察举(荐举)制

秦代逐渐取消了世袭制度。汉朝之后,任职官员逐渐推行察举制——荐举制。察举是三公九卿、地区刺史们依据调查结论,向中间强烈推荐精通儒家思想经卷的士大夫与有施政才能的“贤士人”。察举制始于汉高祖刘邦,到汉朝末期,伴随着政治腐败,察举制沦落豪族或官员2孔插座私人的专用工具,彻底失去网罗人才的功效。

曹操最初人生之途就是利用察举制开始的。他去找了大名鼎鼎桥玄和许劭,根据这两人的引荐慢慢有了点知名度。最后根据察举制当上了洛阳北边尉,开始啦它的军旅题材官员之路。

3.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沿袭汉朝的察举制,为中国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汉朝察举制度的一种持续与发展,关键克服了选拨官员标准的难题——选拨标准是家境与品行才可以并举。

二.隋朝开始的科举——古代“高考”制度的开端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存有众多缺陷,实行时往往被扭曲,不益于公平合理地选拔人才。到隋朝,隋文帝开辟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例子。

公年605年,隋炀帝设定了进士科,科举制拉开序幕。那时候考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现行政策的论文,称为试策。隋炀帝“改置明经,举人二科”,将之做为科举常科测试的最主要学科,将测试做为选官的根据。一开始,进士考试还没有造成固定管理制度,但是通过读书、测试、从而得到官职的根本构架早已创建。

三.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

唐朝的科举制增强了科举考试,其实就是皇上立即选拔人才,彰显了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到武则天时期,也是增强了武试,自此之后,文武双全优秀人才都有机会为国家负荷率了。

但是,唐朝的科举录用经营规模不大,因此要考中进士特别难——可以录取的人数仅有报考人数的5%上下。而且就算抽到了举人,也只不过是拥有当官的资格,能否坐在官老爷的位置还需要根据吏部尚书的选拨。

到宋代,更加重视考生的具体水平,也更加严格,但中举人以后的官衔也更高了。宋朝每三年举办一次考试,为了避免营私舞弊,这时候出现糊名和誉录制度。糊名就是拿小纸条将考生的名字祖籍等私人信息沾住开展信息保密,誉录乃是将考生的试卷抄录一遍,避免批卷的评委依据字迹来认出来学生。但宋朝的科举录取人数比较高,相对性唐代非常容易些。

大名鼎鼎苏轼,就是利用科举考试后,被欧阳修发掘出来的顶尖人才。他与爸爸及弟兄以才能惊艳了全部国都。

四.明清时期的“高考”——进入没落的八股文时代

这时候要通过科举,会尝试,科举考试三级考试。科举在各省省会举办,录取的考生叫秀才,第一名字叫做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字“亚元”。会尝试由秀才参与,每三年在京城举办一次考试,皇上任职正、副总经理评委。各省市秀才均可应试,录用三百名,称之为贡士,第一名字叫做会元。

科举考试由贡士参与,是皇上主试的最高级的考试,取之后称为举人。科举考试分三甲被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用三名,第一名别名状元郎,第二名别名状元榜眼,第三名别名榜眼。

可是,明朝清代的考试以死板的八股文为主导。八股文具体内容以四书、五经中的文章为主线,规定用古代人的语气代圣人立言,文件格式要符合程序,篇幅有一定限定,语法务必层递。这类测试比较严重拘束大众的观念,也把科举制最后引到了绝境,造成清朝末期终止了科举考试。

总之,在中国流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拨官员进行的。并且,那时候由于科技比较落后,也没有文科、理科的区别,总之就是选拨官员或是后备官员的唯一途径。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科举考试 作为古代 封建社会 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 核心价值观 ,已经超越了帝制时代,具有现代性。如今的高考,虽然在形式、性质上不同与科举,但内在的含义大致还是一样的。

那么科举与高考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又是不同的呢?

相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两者都是选拔人才的全国性考试,定期举行,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考试。

其二,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都在考试形式和程序上追求公正、公平,清代时, 科举制度 十分完善,被视为“至公之制”,高考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影响公平的因素,力求在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做到公正公平。

其三,二者都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科举诱导天下读书人埋头苦读,博取科举功名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形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风气;高考则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四,二者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比如,科举时代有冒籍,现在高考有移民;科举时代有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之争,现在高考有 录取分数线 各省有明显差异问题;科举时代有形形色色的舞弊,甚至引发血腥科场大案,现在的高考中利用高科技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

同时,科举和高考又有明显的区别:

其一,科举是一种选官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功名。唐代 进士及第 的考生通过 吏部 铨选后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宋代则规定进士可直接授官,明清时期进士及第后,除了少部分进入 翰林院 深造者,其他也是通过吏部铨选分别授予官职。另外,举人同样也有入仕的资格,被授予知县和教职。而高考则不同,它是为普通高校招录新生而进行的考试,和入仕没有任何联系。 利好高考网

其二,科举与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科举以经史文学(明清以后以程朱理学为主)为考试内容,明清以后八股文为考试文体,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维。高考的考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 科学、自然学科等领域。

其三,唐宋以后,尽管读书人也可以通过举荐、乃至荫生的方式入仕,但科举考试才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入仕的途径。高考虽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有好的前景。

其四,科举的录取率极低,明清时期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仅为1%左右,而且是三年一次(恩科除外)。殿试也是三年一次,每科录取的人数大致也是在300人左右,这个比例促使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成为社会的绝对精英分子。而高考的录取率在6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更高。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晚清时期开始有了制度设计与实施效果之间出现的偏离,因此科举在清末时被彻底废除。但这并不能否定科举的作用,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公平、公正精神的无限渴望,对于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精英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的大背景下,科举的合理价值仍然在发挥余热。

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

古代更讲考试公平?宋朝15次没考上就可破格录取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更讲考试公平?宋朝15次没考上就可破格录取的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例并不一样。据《文献通考·选举二》:“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1%至2%左右;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比进士科多了10%。

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30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唐代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滥。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唐文宗李昂曾诏令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可能正缘于不能“滥竽充数”,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登科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凡266次,及第进士为6642人,平均每次进士及第不到25人。

宋朝连考15次未中者可被照顾,破格录取

在科举考试设计上,宋朝更注重录取的公平性。据《文献通考·选举考三》记载,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曾就科举中的不公表态:“贡举谤议,前代不免。朕今召所谓势家子弟者,别坐就试。”宋代对“官二代”特有的“别试”,由此而来。在公平方面,宋朝的录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录取名额向平民、庶族倾斜——科举的平民化,让一般学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二是扩招,增加录取名额。

其实,宋朝建国之初的录取率也不是很高,每年被录取的进士仅一二十人。赵光义(太宗)登上大位后,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加上特奏名和诸科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共录500人,创了纪录。

在这次考试前,赵光义说了这样一番话:“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可见,朝廷选拔人才的心情很急迫。当年参加应试的多达5300余人,基本上按赵光义10%左右的录取比例要求来录取。这一录取比例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当时大臣薛居正上奏书称:“取人太多,用人太骤”。

事实证明,赵光义的扩招是有眼光的。在太平兴国二年录取的学子中,出了好多名人、重臣。如后位至宰相高位的政治家吕蒙正,在109人进士名单中是一甲第一名,即俗话说的状元。可以讲,没有朝廷向“寒人”倾斜的录取制度,吕蒙正想出人头地很难。

宋朝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据《宋史·选举志一》记载,这一年进士诸科录取了740多人,其中特奏名900余人;此外,还赐予河北进士诸科350余人,又从落榜生中补录500余人。“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因为录取率高,宋朝大概是中国古代是最容易金榜题名的朝代。在利好 *** 下,宋朝考试人口剧增。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上的统计数字,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国各地参加解试的考生就有10万之多。

以上就是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古时候没有设立高考,官员的选拔是如何进行的呢?”相关推荐
什么时候进行学考,什么时候进行高考呢?
什么时候进行学考,什么时候进行高考呢?

什么时候进行学考,什么时候进行高考呢? 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如下: 2023学考信息技术科目(机考)考试时间为2023年1月7-9日。分三天进行,每天6场,每场60分钟。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笔试)考试时间为2023年1月11-13日。除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90分钟外,其他各科目均为75分钟。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招生的关系: 学

2023-12-30 20:32:44
强基计划是如何选拔的
强基计划是如何选拔的

强基计划是如何选拔的 强基计划的选拔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高考成绩与高校考核结果相结合。首先,高校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高校综合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合成考生的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然后,高校会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和填报的志愿,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2、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会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

2024-04-04 21:12:33
高考赋分是如何进行的?
高考赋分是如何进行的?

高考赋分是如何进行的? 赋分方法如下: 1.确定赋分区间。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2.确定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

2024-03-26 20:42:11
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如何进行的?
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如何进行的?

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如何进行的? 新高考3+1+2模式,选考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赋分具体步骤如下: 1.卷面分换算等级 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门科目考生的卷面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

2024-03-26 03:24:40
宁波的成人高考是如何进行的?
宁波的成人高考是如何进行的?

宁波高考人数 宁波高考人数大约为4.49万人。 人数及政策: 宁波市今年高考报名人数4.49万人,其中普通高考3.23万人,高职单独考试1.26万人,全市共设8个考区,42个考点。根据目前的新高考政策,2023年我省统一高考招生报考科目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 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

2024-06-11 11:13:26
新高考赋分制是如何进行的
新高考赋分制是如何进行的

新高考赋分制是如何进行的 新高考赋分制是如何进行的 现如今,新高考牵动着不少高考学子的心,了解熟悉新高考制度,自己才更有把握考出好成绩。新高考等级赋分制: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A等级15%、B等级35%、C等级35%、D等级13%和E等级2%,对应赋分区间分别为:A等级86—100分;B等级71—85分;C等级56—70分;D等级41

2024-03-05 23:44:52
从科举到高考从古至今人才是怎么选拔的
从科举到高考从古至今人才是怎么选拔的

从科举到高考从古至今人才是怎么选拔的 有本质的区别。科举与高考,分别作为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的代表,二者的对比研究,对当代教育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科举,有如古代的高考,高考,有如现代的科举。两者都是竞争性的公开选拔考试,只认成绩不认人。因此,科举和高考都可以选拔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另外,科举与高考都是国家考试,由国家举。还有,两种考试都有严密的考试程序,这些都为当代高考沿用。科举调动了民间学的

2024-07-16 08:28:49
报考大学的时候如何选专业?
报考大学的时候如何选专业?

报考大学的时候如何选专业? ①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 常常会听到大学学长学姐在大学学着不喜欢的专业,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选择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真兴趣而非伪兴趣),大学专业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需考虑毕业后想要从事的职业。 专业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填写志愿前先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 ②专业培养方向及职业发展 同一个专业会存在不同培养方向,家长和考生需

2024-06-21 23: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