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平江对口升学都有什么专业相关的问题,今天,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平江对口升学都有什么专业
对口高考是普通高等院校对口招收职业中学毕业生的选拔性招生考试。职业中学毕业生均可报考,非职业中学生不得报考。
对口升学的专业有:服装类,机械类,医学类,建筑类
畜牧兽医类财经类等很多专业.财经类又包括的专业有财会、
会计电算化、
审计、物流、
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等。(仅供参考)
扩展资料
对口升学考试优势:
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高考科目一般为文化基础课程与对应专业课程。各省情况不一,而且有的省每年情况也不一。
对口高考名义上是职校学生之间的竞争,既降低了难度,又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相对普通高考,考上大学的概率高,可以满足同学们学习深造的理想。但实际上由于对口升学内容简单,很多普通高中毕业生到职高或中专注册一年制学籍后,获得考试资格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优势一:
计划内统招参加辽宁省招办单独命题考试,与高考升入大学考生享受同等待遇,获得全日制统招本科/专科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
优势二:
考试科目少考试科目:语文、数学、
英语、计算机及专业课和技能考试。
优势三:
考试较容易轻理论、重专业。文化理论课由辽宁省招生办单独命题、专业技能考试由主考院校命题考试。
优势四:
录取分数低辽宁省2013年录取分数控制线为文化课80分,专业课85分。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优势五:
录取几率大2013年中职升本科招生计划5000多,大连地区中职升本科录取率98%专科录取率100%。

起跑线与马拉松-写在妹妹高考前
平江一中2011届毕业生 何青青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谓90后这一代,骨子里就带着一股要闯出去的劲头,不管他们心里自认为的束缚,是一个家,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人生的大多数阶段,我们都当成是起跑线,总是条件反射似地往前冲,没有人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从一中毕业六年了,驻足回顾,一中三年的生活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段起跑线,尽管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前方在哪里,终点是什么。
从小我就是一个好学生,准确的说应该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成绩平平的我,在四年级一开学,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学生,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一切好学生该做的事情,努力学习,争当学生干部。对学习的兢兢业业一直从小学延续到高中,我成了学校里最拔尖的学生之一,踌躇满志踏上了一中这条起跑线。三年下来,我一直都跑的很顺,成绩好,老师们也格外关照,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对我寄托了很高的期望。
2011年6月,我走上了高考考场。这么多年,大大小小各种考试都顺风顺水过来了,自诩不是有压力就出问题的人,但事实证明,生活该有的考验总是躲不过的。以前从来没有什么睡眠问题的我,那一个月神经衰弱失眠了。高考前一晚妈妈担心我睡不着从家里赶来陪我,我硬是翻来覆去一晚上熬到了天明。我感觉到自己有点慌了。考完第一天晚上回到一中,老师们似乎都听说我数学考砸了,来关心我,鼓励我。班主任艾舟峰老师特意叫我到教室外面,一直笑着和我聊天,让我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年级主任赵勇老师也来看我,帮我分析了当天的失误和明天要努力的地方。我最后终于镇静下来,平静地考完了第二天的试。在教室外面台阶上看到物理老师在安静地抽烟,我走过去在他边上坐下来,3年来无数次追着他问物理题的场景一幕幕浮现,“老师,我今天特别开心,以后再也不用问您题了”。“我也特别开心,再也不用给你讲题了。”
我的高考就这样在失眠和慌乱里过去了,考完这场大试对我来说,是和3年来日日夜夜全力冲刺的郑重告别。我绷紧的弹簧支撑了3年,到了临界点,突然崩坏了。等到结果出来,我从三年来一直年级数一数二的成绩,掉到了第十几名。尽管在我的老师,父母和亲人看来,这样的成绩仍然是值得庆祝的,然而在我心里,这几乎是一场惨败。就像是赛马比赛里,大家压了重注的头等马在最后一圈突然崴了一脚,“黑马”们漂亮的赢了。那个暑假,我想躲每一个人,我怕别人问起,怎么偏偏这次没有拿第一? 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要不要再考一年争取冲击更高的分数? 我怕面对父母和老师,更怕面对自己,这是失败吗? 我是不是要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不行? 遇到重要的时刻我是不是还不够成熟? 无数的质疑在心中不断拷问着自己。在那个难熬的夏天后,我拿着
北京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次,离开生活了17年的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
如果从这个阶段画一条分界线,跨过这条线后,我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成年人成长起来,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我所有熟悉的游刃有余的环境,不断探索新的城市,国家,文化,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逐渐完成除学业以外的其它自我教育。
高考后六年的时间里,我在北京念完大学,期间拿到国家公派奖学金去美国交换,大四来到德国实习,然后就留在了德国工作。2016年我辞去工作来到瑞典念研究生,半年后将到法国交换学习。这六年里我游遍了美国,欧洲大小国家,和中东强国以色列,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语言,文化,性格各异的朋友,学会独立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热爱和适合的专业领域,读了很多书,游走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地带,乐此不疲。这个过程中的无数经历是在一中读书时候的我想都不敢想的。6年后的今天,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内心像现在这样的平静豁达,没有过分的焦躁,有对自己的自信,对生活的满足,对未来有计划,有希望。
在美国和瑞典上学期间,我参加了几次开学典礼。每次学校都会请来毕业几年后的校友们来给新生们演讲,当是比较亲切地传授经验,培养毕业生们对学校的感情,同时也让新生们看到自己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每次,我都会想起来当年我在一中第一次被选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的场景。如果那个时候的我有先知先觉,可以预见我在高中三年,和毕业后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演讲的主题一定会很不一样。
我会讲一个少年和他的起跑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黝黑瘦小的普通少年。1982年,18岁的少年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那年的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心灰意冷的少年和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却因为长相不好而被拒绝。于是少年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考场,这一年他的数学是19分,不服输的少年毅然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这次他的数学成绩及格了——79分。但仅仅只是及格的成绩并不足以让少年踏入梦想的大学——
北京大学,最后他去了专科学校杭州师范。毕业后,24岁到31岁他在做英语教师,31岁到35岁下海创业多次全部失败。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样的人一定算不上成功,是在起跑线就输了的人。但是,在35岁那年他又一次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次,他成功了。这个少年的名字叫马云,而这家公司就是今天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马云用了15年的时间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创办人。
这个故事应该算是中国最传奇最励志的故事之一。传奇和励志的原因,在于我们是用的后知后觉的视角。故事的开始,没有人看到这个少年的雄心和他的未来。就像高中时候的我们,没有人知道你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在起跑线上大家都很忐忑,那些跑得慢的,感觉自己已经落后了,跑在前面的,又会担心自己被赶超。但是,如果你在自己心里布下一条长长的跑道,时刻记得我们要面对的命题叫“人生的马拉松”,而不是“起跑线的冲刺”,眼下的一切高低起落,就都显得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举足轻重了。
今天的我们总是过分的焦虑,急于成功,想要赶超别人,先到达终点。这就像把马拉松当成一段段冲刺的运动员,跑得快,却也异常的疲惫。
我大学和研究生学习的专业都是金融。这是个复杂,动态,包罗万象的行业,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血本无归;有人可以赤手空拳仅凭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成为行业弄潮儿,有人辛辛苦苦研究一辈子也敌不过庄家大户的见风做市,成了别人击鼓传花的接花人仍浑然不知。 正是这个行业的复杂高门槛,和前面发光的金山银山,让很多年轻人和有很多社会经验的普通人都趋之若鹜。反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行业巨大成长和回报空间的渺小拥趸之一。哪个业内人不想在这个光鲜亮丽的行业里加速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和阶级逆袭?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焦躁的二十出头这几年,让我回想到在起跑线上的那段人生,我仍旧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只是让我绷紧的事情变了而已。
从上大学开始,在中国,美国,欧洲的不同商学院的学习,我完成了大量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看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光鲜外表下的事实,读到了很多热爱金融也利用它憾动传统行业,名扬世界的大人物的传奇,也读到太多急功近利忽略行业规则和法律界限的成功人士最后锒铛入狱的悲剧。我明白盲目的崇拜和喜爱是无法长久的,反而是看到一份事业的黑白两面,这让我能更冷静的看待这个行业,能接近真相,正确认识它们,做出客观的选择与判断。
今年,我又捡回了高中学习过的国学,常常会想起高三的语文课,蒋相国老师不讲卷子,不讲题目,给我们抄写论语,唐诗宋词,讲孔孟老庄的时候。那时的我总觉得他们境界太高,无法感同身受。而现在我才能够清晰地辨别出,内心深处这股平衡压力与期望,理想与现实的力量,其实早在那个时候,就在潜移默化之中灌输到我心里。是老师在高中三年从未间断的国学和
人文教育,让我无论在哪里,从来没有停止三省吾身,用历史和现实的明镜来检视自己的内心。
我慢了下来,仔细看脚下的路,越来越觉得这不是赛道,从起跑线开始,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要跑的长度和路况都不一样,我们不需要去向谁看齐,我们只需要去边走边“看”,去看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超乎想象的深度和广度时,你就会发现根本没什么可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那些在前面冲的太快的人,容易累,容易在刚开始就消耗自己的体力,所以也容易摔倒。但是摔倒了也不可怕,把时间拉长到你的一生来看,摔倒的概率大到必然。用跑马拉松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别人,也许我们都可以更加轻松地跑的更远。
从1876年的天岳书院开始,一中在教育这场马拉松里,跑了150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实力赛手。我从这位赛手身上,学到了太多。今天的我早已忘记当年学过的数理化公式了,但在一中学过的知识都转化成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的问题时的选择。其中有一些沉淀下来的东西,将会伴随我一辈子。
巴菲特,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家,在麻省理工大学商学院演讲时,对台下的学生说:“如果今天让你选择投资你的一个同学,以后他全部人生的百分之十收入都归你,但是你只能选择一个,而且一辈子都不能改。那你要怎么选呢?是选成绩最好的?还是外貌最出色的?你周围的同学,和你的能力,意愿和智商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些将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他们能够赢,绝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他们自己培养起来的独特品质,而不是他们的成绩和外貌。这些品质是正直,诚实,慷慨和奉献。”这些他最看重的品质,我觉得都浓缩在一中 “忠勇勤谦,严实刚强”的校训里,浓缩在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身体力行中。
我自己这一代一中师生里,最为敬佩和怀念的一位,是钟建军老师。从高一到高三,钟老师和赵勇老师一起,在年级主任的岗位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栽培我们。我的老家和钟老师老家很近,他每次回家看望家人,都会特意在我们家门口停下来,进来坐一会,了解我们家的近况,或是和父母聊我和妹妹在学校的表现。他每次总是很用心地夸我爸妈教育出了两个好女儿,让他们非常开心和骄傲。我结识了一位从心底关心学生的师长,也从他对家长的尊重中,看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真正谦卑。今年一月份,我在国外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特别痛心。正在一中念高三的妹妹,给我发来了她们在校外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时留下的照片。照片里,钟老师站在马路边上,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后,严肃认真又满怀关爱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们。我一下子泪流满面,这和当年每次我们做早操和下晚自习,他雷打不动地站在我们边上注视着我们的姿态与神情,都一模一样。我何其有幸啊,能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受教于钟老师这样的师长!正是有诸如钟老师这样一代代的一中人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忠勇勤谦,严实刚强”的校训,一中的精神才得以薪火相传!
150年里,这把薪火,随着一中学子传遍了神州大地,五湖四海。不管走到世界哪个地方,谨记“忠勇勤谦,严实刚强”的校训,都让我们成为更有沉淀有底气的中国人。是先成为一个合格的一中人,让我们在后面的人生里,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真心祝愿母校150周年生日快乐。我相信,教育这场马拉松,一中一定会越跑越好。
利好高考网
2023年苏州高考考点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年苏州高考考点的相关内容。
2023苏州姑苏区中考考点分布:立达中学、平江中学、草桥中学、振华中学、田家炳初中、十六中学、景范中学、市一初中、南环实验中学、彩香实验中学。
扩张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
www.lh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