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23:22:13 | 利好高考网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陕西中医药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的相关内容。
陕西中医药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
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陕中大”,坐落于陕西咸阳,是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被确定为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北校区、南校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382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88人,本科生12334人,留学生115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开设27个本科专业。
利好高考网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0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8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等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4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特支计划”人才15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
2021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英语专业被列入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内经学、中医康复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制药、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中医骨伤学科、中医学(中医养生学)
厅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方剂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中医心病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消化内科、针灸学、中医肿瘤学、中医康复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2015年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校徽
设计整体色彩以绿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强大生命力;中心主体图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务、关爱”,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医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他也隐含了一只和平鸽,既象征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喻示医学校校莘莘学子发奋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银杏叶。
“大手”与银杏叶整体又蕴含了一个“Y”,是医、药、语言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其读音仍为“Yi”。
在本图案内圆的右下方,有一个黄颜色的飘带,整体构成一个大写“Q”,是陕西简称“秦”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徽体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人团结、友爱和发奋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2021年西安外事学院转专业的要求条件,转专业难不难好转吗 2021年西安西安外事学院专业专业的要求条件不难好转2021学院外事西安外事外事学院1年 大学转专业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对转专业学生的要求差别比较大,作为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持特别简单乐观的心态,以为校内转专业可以为自己兜底,本文小编整理了西安外事学院转专业的一些条件和要求,以下整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一、西安外事学院转
西安科技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 西安科技大学近年来新增专业包括数字经济、储能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等,这些专业主要涉及经济学、工学、管理学等领域。 具体新增专业名单如下: 序号学校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年度 1西安科技大学020109T数字经济经济学四年2023 2西安科技大学080504T储能科学与工程工学四年2022
安阳工学院新增专业有哪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可知:近年来,安阳工学院新增专业有智能制造工程、审计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人工智能、制药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涉及工学、管理学等门类,以下是具体新增专业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通常来说,去年申报并通过审批的专业,今年可以安排招生,至于今年招不招生,还请以安阳工学院当年公布的
安徽建筑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可知:近年来,安徽建筑大学新增专业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建造、应急管理、数据计算及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消防工程等,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等门类,以下是具体新增专业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通常来说,去燃吵掘年申报并通过审批的专业,今年可以安排招生,至于今年招不招生,还请以安徽建筑大学当年公布的招
西安外事学院有几个校区 一、西安外事学院有几个校区 西安外事学院有2个校区,分别为南校区和北校区,南校区地址为西辛庄往西走500米左右、北校区地址为科技路西口向西1.5公里的富裕路上。 二、西安外事学院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民办非营利性普通高校。 学校地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26.4万㎡,建筑面积66
2021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现在有很多新增加的专业,那么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啊! 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 近年来大学新增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大数据采集、管理专业、金融科技专业,智能制造、建造专业、智能医学工程、助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AI智能专业。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首先,有很
平顶山学院新增专业有哪些 近年来,平顶山学院新增专业覆盖医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门类。新增专业包括口腔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等。去年申报并通过审批的专业,通常今年即可安排招生,具体招生计划还需关注平顶山学院当年公布的信息。 平顶山学院位于平顶山市,是一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
哈尔滨学院新增专业有哪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可知:近年来,哈尔滨学院新增专业有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精细化工、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智能建造、舞蹈编导、商务经济学、冰雪运动、环境生态工程等,涉及工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门类,以下是具体新增专业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通常来说,去年申报并通过审批的专业,今年可以安排招生,至于今
2024-03-24 06:26:07
2023-12-18 23:55:29
2024-03-17 01:38:09
2024-03-22 00:51:15
2024-03-18 15:39:14
2024-03-07 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