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2024-12-04 16:04:27 | 利好高考网

今天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及专业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及专业介绍如下:

1、浙江传媒学院

该校由国家广电总局和浙江省双方共建,“南有浙传”所指的就是这所大学。它涵盖五大学科门类,有3个省一流学科,拥有教职工约1400人,近些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二本文科最低分:555分。王牌专业: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摄影

2、江苏师范大学

该校是江苏排名第二的师范大学,仅次于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全国参考排名为122。62.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二本文科最低分:548分。王牌专业: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英语

3、成都大学

该校地处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发展快速,排名有了很大的进步。2019年它的全国参考排名为362,而在2021年时已经排到了249名。二本文科最低分:546分。王牌专业:法学会计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教学成果: 利好高考网

学校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省级首批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

2、四川外国语大学

师资:

现有全校教职工1361人,专任教师90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为50.72%,博士占比为41.73%。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

教学成果:

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

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

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16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余人,高级职称4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0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占三分之一以上,具有“双师型”资质教师占二分之一以上。

教学成果:

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上海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以上数据出自浙江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官网。

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的相关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与专业选择成为热点,对文科生而言,二本大学有哪些是值得推荐的呢?以下是经过整理的建议: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分布于不同省市,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校:


1 上海财经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 中央财经大学


4 西南财经大学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 江西财经大学


9 浙江工商大学


10 天津财经大学


11 重庆工商大学


12 北京工商大学


13 哈尔滨商业大学


14 云南财经大学


15 山西财经大学


16 南京财经大学


17 浙江财经学院


18 河南财经学院



适合文科生的热门专业则包括:


1 对外汉语专业


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证书,拓宽就业渠道,适用于在国内外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就业。


2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毕业生可选择媒体、广告、企业宣传等领域的职业,具备较强的能力是关键。


3 法学专业


法学毕业生适合公检法系统、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通过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途径进入。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文科生能去的二本好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相关推荐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最好的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最好的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04-03 10:05:10
文科生最好的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最好的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最好的大学排名 文科最好的大学排名2022(前十): 1、北京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1名。 2、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13名。 3、复旦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7名。 4、武汉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10名。 5、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10名。 6、清华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2名。 7、南京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6名。 8、南开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16名

2024-05-18 20:01:01
文科二本好的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二本好的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大学二本院校排名 文科大学二本院校排名: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

2024-04-07 17:55:20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适合的大学二本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适合的大学二本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04-24 08:55:38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生适合报考的大学二本 吉林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 1、吉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当地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是一所老牌师范类大学。在大部分省份都是二本招生,分数线比较高,基本上都在一本线差10分左右,适合差一点就够上一本线的考生。该校的优势学科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英语,金融,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可以参考本

2024-10-20 04:18:36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12-05 03:43:23
公办最好的文科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公办最好的文科二本大学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文科大学二本院校排名 文科大学二本院校排名: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

2024-05-25 03:01:38
会计最好的二本大学文科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会计最好的二本大学文科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浙江工商大学 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09-27 15: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