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

2024-01-08 14:35:12 | 利好高考网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

高考作文立意一般能引申出十项:成功,反思,坚强,信念,反思,感动,宽容,得失,苦乐,公平。
具体的立意要旨是:
一、化大为小。
现在作文的写作范围往往非常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因此,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舞台。
1.切分话题。在仔细分析话题的同时,对话题进行切分,把“大”化“小”,分解出“子话题”来,使角度变小,使写作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我们可以将话题“主动”层层切分:从“主动”与“个人”关系的角度,可切分为人际交往与主动,个人修养与主动,身体健康与主动,意志品质与主动,学习与主动,事业与主动等等;从“主动”与“国家、民族”关系的角度,可切分为政治改革与主动,经济发展与主动,国际竞争与主动等等。这样,就使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贴近考生自己,从而使话题作文的内容既不显得空泛又不失之单薄。
2.限制定向。话题的限制越少,留给人思维的空间就越大;话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必须加以限制。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如话题“父辈”可限定为艰辛的父辈、父辈的成就、父辈的遗憾、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父辈请不要如此“爱”我们,等等。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内容也就基本确定了,立意就不会有模糊的担心。
3.以问导写。面对“话题”,要善于“以问导写”,即在头脑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写话题作文“压力”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有没有压力”“什么可以构成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如何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
二、小中见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1.在日常的平凡人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有的话题并未直接引进瞩目的重大的事情,但细细读来,却可发现它们立意大气。如一考生从一般人日常生活着眼来确立诚信在人生中的根本地位,将“一毛钱”与“诚信“联系起来,秤砣虽小压千斤,由于选取的例证恰当,用小故事解说了大道理,文章具有了难得的深度:诚信是一种精神价值,不可用功利来衡量。
2.能把具体人事景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孤守一隅、小题小作,只能就事论事。写作中,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哲理。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让小孩在前边独自走。小孩突然被石阶绊倒,大声地哭了。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上前要拉起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笑着说:“谢谢!让她自己起来。”请就“跌倒了自己起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话题可以同人生道路、成长历程、工作成败这种需要“自己起来”的精神品质和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写,表达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
三、推陈出新。
作文时,将人们常用的主题拿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使陈旧的东西焕发出光彩。
1.侧视法。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所不同的结果。许多考生习惯定势思维,从大家所熟知的角度观察思考,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就有可能“出新”。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②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③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④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2.引申法。在原来的思想、见解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深入地想,是向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是向横向发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如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一看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3.辩思法。就是运用即辩证思维中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话题。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片面的情况。如以“勿以恶小而为之”为题写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三层:小恶也是“恶”,是恶即不可为(事物的本质);小恶不改,会发展为大恶(发展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恶,还应该为善(联系的观点)。这样就使这篇文章既丰富、深刻、新颖,又充满辩证色彩。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

高考作文的几个意识

通过对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认真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规律:考生想获得高分作文,都必须具备五大意识。下面就这五大意识分别谈一下。

一、时事意识

东林党人领袖顾宪成曾撰联写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居易也提倡创作新乐府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说明了读书人要关心国事,不做只读圣贤书的呆子,写文章也要为现实而作。仔细研究这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 你会发现材料中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和时事热点事件。2015年,小陈举报老陈高速路上驾车接电话(社会热点);2016年漫画作文“吻与巴掌”(有关教育的社会热点);2017年十二个关键词(时事、社会热点);2018年大事年表(时事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必须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决不能置身事外,无关痛痒。考前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手机浏览近期发生的国内和国际事件,并对此作出一些自己的分析,以此来强化思维的训练。

二、读者意识

说到读者意识,这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概念。高中语文课本中《六国论》、《伶官传序》、《阿房宫赋》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写给君王看的,所以,写作者心中都明显有读者意识,话怎么说,怎么拿捏分寸,读来倍感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就特别强化读者意识,但内涵有所增加。它包括阅卷者和任务读者。考生完成作文后,第一个读者就是阅卷者,这很好理解,不再多谈。但任务读者指什么?我认为就是指作文中暗含的指定的读者。比如;2015年高考作文,它要求给小陈、老陈、交警、网友、媒体等写一封信,如果对象选定,也就意味着这个任务读者确定了。假如你选小陈,那么你就要考虑他的身份、与事件的关系、用语的口吻和分寸等等要素。再比如2018年全国卷1的作文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里就设及了任务读者,即2035年的18岁一代。因此,考生要考虑下一代的年龄、社会的发展程度、交流的方式等等。

三、主体意识

以往的高考作文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意识,以致考生随便发挥,失去自我,无病呻吟。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在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些要求明确设定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任务,即你必须写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不是别人的,这样也就强化了写文章的目的作用,即“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事不关己,因此,主体参与更能接近事件的情境,更能体现写作者的思维发展水平。2015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考生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必须参与这个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更是集中体现了写作者的主体参与要求:“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正在考场上写作这篇作文的考生也就是材料中提到的“你们”中的一员,这不是模拟情境,这就是真实的存在,考生就是在写真实的自己。

四、任务意识

现在的高考作文以 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作文有着明确的任务要求,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认真分析任务,从而着手完成任务。如果不按要求或没有完成要求,那么即可视为作文不合格。我们结合高考卷来分析一下,比如:2015年的全国卷1“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这里不但明确了写作任务,而且用文字表述出来,可见,这是第一年使用任务驱动型模式,唯恐考生忽略这个要求,所以又在材料中明确标注。2017年全国卷1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角度,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全国卷2作文材料中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里的任务就是抓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合理引用(要在文中点出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2018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以上文字就是写作的任务。考生只要抓住这个任务,并认真完成任务,文章就不会偏离方向。

五、公民意识

这几年高考作文明确设定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文中体现自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就是要扭转以往考生在行文中丧失自我,没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不良风气。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做题高手,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有思辨能力,有尊严的合格公民。因此,高考作文就是展现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说真话,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说假话,人云亦云。

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

高考作文从来就不是一道简单的试题,作文主要考的是什么?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作文从来就不是一道简单的试题,作文主要考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高考是属于一次选拔性考试,那么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是理综还是文综。他的每一道题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利好高考网

在高考语文中,高考作文占有很大比例的分数,也十分引起考生们的重视。但是高考作文仅仅是一道简单的文章吗,那答案肯定是不仅仅只是一道简单的试题。虽然他只是一个文章的写作,但是在这篇写作中能够看出很多东西,包括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的审题能力,你的书写,你的态度等等方面。

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高考作文其实就像是拧魔方,一个魔方有正面反面不同的颜色以及其不同的公式所拧出来的不同花色都有它的道理。这里面的高考作文,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道简单的事情,那么在第1步你的态度上就出现了问题。高考作文一般都是议论文,近几年又出现了新闻稿等等。其出题的主要目的还是考你的人生观或者是价值观,以及你面对一些重大问题上面的观点来判断你的思维,或者是你的思想是否正确。

一个整整齐齐的魔方就像是一篇满分作文一样,在你开始写作文时,魔方是被完全打乱的。当你拼完第1个面,那么你就完成了第1步就是立意。立意不准确,那么你的整个作文就都会跑偏。第1步错,那就步步错如同扣扣子一样。接着拼就是完善你作文的内容,魔方一共有,6面完成,第1面是基础,那么完成接下来的面就是你的步骤,你的分点步骤。你接下来的步骤都是在第1步立意上所完成的。当你只剩两个面的时候,那么就是在整合结尾。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和立意是非常重要的,阅卷速度非常之快,这三部分要十分精彩。好的作文要有头有尾,最后就要看你的书写了,书写也占卷面的很大比例,所以要正视高考作文。

以上就是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作文大致分几类?一般常考的立意是什么?”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一般写什么类型的作文
高考作文一般写什么类型的作文

高考作文有几种类型 高考作文有几种类型: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

2024-01-22 21:38:30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 上午开考的2009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摹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摹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

2024-01-09 14:49:05
高考作文一般扣多少分?一般水平的
高考作文一般扣多少分?一般水平的

高考作文一般扣多少分?一般水平的 高考作文只要不跑题,一般水平的会在45至48分之间。语言、结构和书写好的可以到55到60分。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般满分为60分。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实校名,人名;并且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如,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和评分细则。 扩展资料: 作文的结尾技巧: 1、

2024-04-07 10:27:04
小高考作文考什么类型 高考作文题材分类
小高考作文考什么类型 高考作文题材分类

高考作文有几种类型 高考作文类型 一、叙述性材料作文 叙述性材料作文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观性的材料作文,第二类是含蓄性材料作文。 1、直观性材料审题解题策略 直观性顾名思义就是一看就懂的材料,不拐弯抹角,不藏着掖着,像新闻报道、关键词句、某种现象等等。 直观性材料作文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形式。而对单则材料的审题和解题,是所有材料作文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技能

2024-01-17 10:17:17
高考扩招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间
高考扩招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间

高考扩招是什么意思?一般在什么时间 高考扩招是指大学扩招,起始于1999年。 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2024-07-18 06:54:14
高考的作文是什么
高考的作文是什么

高考的作文是什么 高考的作文如下: 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新课标I卷:故事的力量;新课标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北京卷:续航、亮相;上海卷:探索世界;天津卷:使命与担当; 扩展知识: 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 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

2024-01-07 09:08:02
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是什么意思?
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是什么意思?

2022年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是什么意思? 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填报时,由普通类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时,由普通类二段线上考生(含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填报本、专科志愿,即仅第2次和第3次志愿填报时,一段线下考生可填报本科志愿。 此外,普通类常规批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

2024-09-04 01:23:15
高考超常录取是什么意思?
高考超常录取是什么意思?

2010年江苏高考录取率逼高教改革再发力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近日顺利结束,我省高考录取率首次定格在“80%以上”,不仅超出78%这一原先预计数据,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高录取率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录取率时代”高校和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状:2010年多省高考录取率创新高 据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4-12-20 07: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