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12:22:49 | 利好高考网
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历史沿革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地理学门。[据王恩涌考证:1904年仅仅是个计划,并未实现。在北大讲地理课的是张相文教授,他1917-1919年在北大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编有《中国地理沿革史》讲义。学科发展历史与清华大学的地理系和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有直接的渊源。
清华大学于1928年成立地理系,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担任第一任系主任。地理系于1929年招收学生。由于系的发展,到1933年,在学科上有了扩大,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分别培养地理、地质、气象方面人才,改名为地学系。
抗日战争开始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于1938年4月在云南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合并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抗战胜利,三校回迁,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各回本校。清华原地学系的气象组遂单独成系。
1950年初,因当时国家急需地质人才,清华地学系中的地质组遂单独成立地质系,地学系只留有地理组。
1952年,为适应国家建设,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原清华的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的地质地理系。当时,学习苏联培养人才的经验,地理学遂采取按二级学科成立专业,分别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专门人才。在地质地理系,1952年设有自然地理专业。1955年又设立了经济地理与地貌两专业,同时引进部分地质学教师,开始招收地质专业学生。这种方式是我国地理学高等人才培养上重要变化。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高校于1966年停止招生。
北大地质地理系于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当时,考虑到世界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城市化与卫星遥感技术等方面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遂确定地理学的专门人才培养采取理科专业与应用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地貌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培养理科应用人才。这使地理学人才培养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文、理结合,而成了文、理、应用、技术大综合的新时代。
1978年,地理学方面的学科与地质学方面的学科分别成立地理系与地质系。地理系下设自然地理、地貌和经济地理三个专业。随着学科发展日益重视应用的趋势,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老学科的新变化,于1989年将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
由于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北大在2002年将原城市与环境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7年5月,学校决定将环境学院的两部分分开,原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院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建设,大力提高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推动学院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使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设施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主要学科方向的水平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建院模式
学科建设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国际化战略。采用国际通行的办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和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建立国内和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突出中国特色、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学院建设注重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学科建设中将注重已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扶持和培养某些国家急需的学科和重要的新兴学科。发挥学院学科齐全的优势,学科布局注重文、理、工相关学科的结合。 2001年以来,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其中2004年获得批准的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2005年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2008年获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2001-2004年每年参与和主持的863、973项目均在2项以上。直接进入本院的横向项目平均每年在15项左右。
2003年,本院共有2个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别是陶澍教授牵头的“重金属形态的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及生态效应”以及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另有蔡运龙教授牵头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性的区域评价、区域战略及操作途径”获该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许学工教授参与的(排名第四)“渤海西南岸滨海油区环境演变卫星监测及预测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城市与环境学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两方面的科研经费接近。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环保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学院每年直接使用的科研经费维持在6000余万元,2012年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
学院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均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全院每年在sci和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2011年以来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大于3.0。方精云院士和朴世龙教授曾在science和nature等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共6篇。
利好高考网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怎样选专业?的相关内容。
1.电气工程一、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专业代码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专业代码是081204T。二、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上几年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简介地理国情监测主要研究测绘、全球卫星导航定位(GPS)、航空航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地理国情的动态获取、集成处理、综合分析及评估等,以适应国家重大工程所需。例如:土地资源利用监测,灾害动态监测、矿产资源
有什么好的免费的舆情监测系统? 免费舆情网站有以下几个: *中国网舆情频道: -ully.com/ *人民舆情网: *大众舆情网: *新华舆情网: -watch.cn/ *大河舆情网: *中国舆情观察网: -yutong.com/ *蚁坊软件大数据舆情监测服务网: software.com/ *政务舆情查询网站:可以为政府提供免费的政务舆情查询服务。 *企业舆情查询
一、网络舆情监测专业专业代码网络舆情监测专业专业代码是590204。二、网络舆情监测专业上几年网络舆情监测专业修业年限是三年。三、网络舆情监测专业简介网络舆情监测主要研究统计学、逻辑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媒介信息、舆情信息调查和分析能力自己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的能力,要有媒体实践经验。例如: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和主题检测,实现用户的网络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有哪些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主要学水监测、空气监测、生物监测、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水污染控制设施的运行管理、空气污染控制设施的运行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环保设备的调试和维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等。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习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环境保护概论、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环境法规、现代检测实验室管理、数据处理与统计、环境管理及大
地理学专业排名 全国共有43所设有地理学专业,而这些大学的排名情况如下所示: 地理学是研究气象、地理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的使用等,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科研机构、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如地方气象局、测绘局、水务局、地震局、规划局等地的公务员;或者是担任初高中的老师,这与现阶段地理学专业以师范院校开设为主的现状也是相符合的。 至于就业前景,地理学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就业前景越来越明
2023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什么课程就业前景及方向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学测绘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地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遥感基础等课程。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面向地理信息采集员、地理信息处理员、地理信息应用作业员、地图绘制员等职业,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工程、地理信息服务等技术领域。2023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测绘基础、计算机程
一、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是420801。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上几年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修业年限是三年。三、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简介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行业的环境监测工
环境工程排名全国大学 环境工程排名全国大学如下: 2022年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院校是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内容拓展: 学习《工程测量学》、《环境毒理学》、《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微生物学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环保机械与设备》、《环境工程监测》、《土壤环境学》、《环境分子生物学》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海洋环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