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4-03-14 09:13:02 | 利好高考网

今天利好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2年强基计划政策

2022年强基计划政策有以下几点:

  • 另一方面,高校的一些政策微调也显示出“收紧”的迹象。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将学校测试时间提前到高考分数出来之前,高考结束后即进行学校测试,高考成绩出来后按照高考分数和学校测试的综合分数直接录取。中国人民大学也在高考成绩发布前增加了考生确认并签订承诺书的环节。这无疑让部分想根据高考分数情况再做决定的学生没有了“另做打算”的余地。

  • 此外,部分高校设置学校测试合格线,不合格者即淘汰。

    比如体育测试虽然不计算成绩,但有的高校规定,如果体能测试不过关,则不被允许参加后面的笔试面试。

  • 今年,强基计划将迎来首届强基班学生考核分流、开始本硕衔接等关键节点。今年首届强基班同学将迎来第一个考核期,动态进出机制将产生作用,有的学生可能客观上不适合强基计划的培养,会被分流出来;也有的学生可能主观上不愿意再接受强基模式的培养,想主动分流出来。

  • 强基计划录取后不能转专业。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进出机制,想通过“强基计划”“高枕无忧”直到读博并不现实。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建立了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来强化质量保障。

“强基计划”可以说是表露出我国目前的人才缺口方向。我们不难看出相比其他学科,和信息学密切相关的编程的确是一条优质赛道,并且目前选择这条赛道的人还不算多。

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1年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预测一:招生专业范围将扩大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
利好高考网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就会发现,强基计划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

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即上文标红部分。这两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

一、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要关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工科发展等需求;

二、明确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专业。

强基计划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所以随着强基计划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在招生专业方面,会有更多高校把新工科、智能科技等战略需求导向的专业列入强基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年强基偏向保守风格

首先,今年招生专业范围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主要是由于强基计划在今年首次招生,所以高校在制定落地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偏向“保守”风格。但在政策层面来讲,教育部并没有把“强基”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画上等号,强基的框架实际上是包含新工科、人工智能科技等国家重点领域涉及专业的。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方案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五大书院专门为强基计划设计建立,采取大类招生,如果我们展开来看,每个书院都包含很多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节选自《清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难以体现所有高校优势

其次,由于各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并不能很完整的体现高校的优势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招生专业范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预测二:报名、入围、录取门槛将分层

虽然强基计划明确了选拔培养目标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今年各校强基招生简章中,大部分院校要求银牌和金牌可获破格入围。不过这种门槛,在之后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和降低。

银牌以上破格不适用所有高校

首先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除清北复交外,有银牌以上奖项的考生报考其它高校的情况很少。

以2019年为例,五项学科竞赛共产生465块金牌、598块银牌、523块铜牌,金牌和银牌共1063人,除去国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个名额可获强基破格入围资格,而其中约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强基录取。

其它有破格资格且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C9中其它高校。所以“银牌以上”的破格标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显得过高,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是破格入围强基的资格,谁不想报考层次更高的大学呢?

所以说,所有高校使用统一的破格标准并不合适,而且在学科竞赛获得铜牌甚至省一就不具有价值吗?这些学生就不能算是在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吗?答案显然不是。

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第37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金牌、银牌人数均扩容到120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学科竞赛与强基计划联动的设计,只为了让更多真正具有学科潜质的优秀考生,获得更通畅的上升通道。

政策预留放宽标准空间

那么今年所有高校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统一将“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作为破格入围门槛的情况,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

节选自《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

从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于破格入围的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硬性标准,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极少数”“突出才能和表现”“高考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部分要求就会发现,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办法、标准的权利,完全在于高校。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实际上预留了制定“破格标准”的弹性空间,为后续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破格入围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录取规则或将产生区别

和入围门槛分层、分类的逻辑类似,不同的入围规则当然要适配不同的录取规则。

对于凭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85%+15%”的综合成绩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不过对于有破格资格的考生来说,显然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文件描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高校可以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破格录取者的高考成绩门槛下放至一本线,这对于顶尖竞赛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预测三:招生人数会进行动态调整

从今年强基招生情况来看,未来各校强基招生人数将大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以清北为首的顶尖高校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

根据统计,清北今年本科新生总数分别为3500人和2818人,其中强基计划分别录取939人、842人,占比分别为26.8%和29.9%。

结合今年清华停止通过高考招收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的消息,我们能发现关于强基计划未来的重要信号:

清华大学今年停止从高考统招中招收新闻、会计专业,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全部转入强基计划培养。未来,清华所有文科专业或将全部停止直接由高考统招招生,而全部转由强基计划选拔、培养。

同时,为了将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额供给强基计划,其它专业招生名额将被不同程度压缩。也就是说,未来强基计划或将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主要方式。

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它高校也会以清华模式为蓝本,通过资源整合和招生模式的改变,在强基计划中投入更多名额。

预测四:全新培养模式将贯穿强基计划

除了全新的招生选拔方案外,强基计划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导师制、小班化、推免、直博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对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避免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报考压力、提升报考意愿。

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专业就业前景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专业就业前景的相关内容。

走强基计划是向上进阶,继续深造,或是横向发展,专业突破。

虽然强基计划的本科阶段大部分都是以学科本身基础为主的,可是在考研上却并没有了限制,大家可以选择之间晋升,或考取交叉学科专业,为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强基计划的各个学科设置与实际生活还是十分相关的。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都是国内顶尖的,即便是冷门专业,就业形势也比普通大学要好很多。我们想要顺利考入强基计划,完成自己的学业,既要在考前对相关政策及院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同时也要做好相关复习,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储备。

走强基计划优势:

1、强基计划学生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教育部规定无论是大学各类奖学金、还是保研推荐名额等福利待遇,高校都应当优先考虑强基计划学生。

2、国家为强基计划学生安排的道路就是科研精英方向,这批学生只需要顺着国家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日后估计也是从事各类科研机构,为国家科研事业做贡献。

3、强基计划高校考核过程实行全程录像录音,拥有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全程实行公开透明化。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政策(该不该报考强基?)”相关推荐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据网络统计,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部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

2024-04-07 05:50:14
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分析 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分析 该不该报考强基?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880571人。根据查询国家教育局信息展示,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880571人次。其中包括了同一个人报名后取消,再报名的情况。强基计划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报名号与报名人数? 强基计划报名号是报考者在报考志愿时的排序号,报名人数88万+人次。根据查询学业桥数据观察显示:强基计划报名号是由报考者的

2024-03-28 17:06:10
浙江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浙江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3浙江本科计划招生人数 2023浙江本科计划招生人数如下: 2023年浙江省高考第一段志愿填报工作,已经于2023年6月30日下午5时30分结束了。根据2023年浙江省高考各批次划线情况,特殊类型最低控制分数线594分,共59126人,占比约20%。新一段(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88分,共175424人,占比约60%。新二段(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4分,共277524人,占

2024-03-27 21:45:37
天津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天津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为一本线。 1.强基计划背景 强基计划是天津大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的一项招生计划。该计划旨在选拔具有全面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2.强基计划的目标 强基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突出、具备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

2024-03-28 01:38:39
强基计划报名人数文科 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报名人数文科 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2青海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2年高考已圆满落幕,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已于近日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普通本科批共招收超2万名青海考生,招生计划较上年增加了8.5%。本文分析数据仅含普通本科批招生数据,不含提前批,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方式。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880571人。根据查询国家教育局信息展示,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880571人次。其中

2024-03-28 03:22:35
湖北省报考强基计划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湖北省报考强基计划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名额分配 强基计划各省名额分配如下: 全国31省市总招生计划6000余人。 2022年共有39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在全国31省市总招生计划6000余人。湖北省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有33所,共录取303人;甘肃招生共录取考生70名;内蒙古进行强基招生,最终录取人数58人;剩余省份招生人数可在强基招生官网查询。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

2024-03-28 21:16:01
吉林省报考强基计划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吉林省报考强基计划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 1、2021年各省省考报名总人数超537万较2020年同比上涨4.6% 首先从近两年数据来看,2021年各省省考招录总人数达到152,358人,报名人数为5,371,491人,较于2020年招录人数相比,招录人数同比下跌6.3%,减少招录人数10,264人;相较之下,报名人数2021年则是增长近24万人!同比上涨4.6%。 2、21年联考人数有望超出2020年2

2024-03-29 11:16:54
陕西省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陕西省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该不该报考强基?

2021年该不该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预测一:招生专业范围将扩大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

2024-04-02 06: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