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21:00:18 | 利好高考网
高中生报考强基计划该如何准备?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
贵州好前途教育
8月20日 17:48
关注
自从自主招生废除以后,强基计划已经成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主要招生方式之一,增加了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那么报考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报考强基计划应该做什么准备呢?
强基计划的优势
一、院校层次高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1月推出的一项高校招生改革试点措施,全称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培养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根据强基计划的实施方案,目前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高校,全国仅36所。这些招生的高校全部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
二、优势强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七个招生。
网上有人散布,这些是“冷门”,学习基础学科辛苦,“一将成名万骨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待遇很低。
这些流言实际上并不成立。就这七个来说,都是基础学科,是其它得以发展的基础,现在很热门的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都需要基础学科作支撑。从战略来说,只有基础学科发展起来,才能破解被人“卡脖子”的难题,中兴、华为事件就是较好的例证。提出了“强基计划”,自然有政策方面的倾斜,未来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待遇会越来越高,基础学科会逐渐变成人们心中的“热门”,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高中学子值得报考。
三、培养模式好
1、招生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优质师资,提供的学习条件,创造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3、对学业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分享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4、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5、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四、备考强基计划有益于高考
关注过强基计划的家长和同学们都知道,强基计划招生赋分破格招生和普通招生。破格招生需要考生具有五大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及以上奖项,普通招生则要求学生基础学科拔尖、综合素质优秀。
参加强基计划应该做的准备
一、清晰认知自我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大部分是基础学科,这对于基础学科感兴趣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来讲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但对于基础学科不感兴趣,如果只为了进入名校而选择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将是一件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因此,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之前,必须要清晰认知自我,从主观、客观等方式分析自己的潜能优势,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熟悉招考政策。 利好高考网
每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到报名结束的时间都处于考生备考阶段,报考时间比较紧迫,若考生和家长不提前关注和研究相关政策,很可能错过报名,从而错失参加强基计划的机会。
此外,就2020年、2021年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虽然大体内容相同,但局部内容有在发生变化。准备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和家长,需要用新简章和旧简章作对比才能发现变化。
三、认真复习参加高考
认真复习参加高考,力争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高考生想要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在强基计划的两种录取方式当中,都对学生有相应的学习成就要求,破格考生要求成就在一本线上,普通考生高考成就在综合成绩当中占比85%。因此, 考生只有在高考当中发挥出色超出一般人的平常水平,才有可能在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当中赢得成功。
四、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
目前来看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只有36所,招生的专业也都公布在各个高校的招生方案当中,如果有志于今后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文科类考生的话,要提前的去了解一下自己所要想要报考的学校的基本的情况以及专业的要求。这样的话有针对性地来进行准备。
在定位院校和专业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1)个人兴趣爱好及职业发展前景
强基计划为“本、硕、博”贯通培养,且入校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考生入校八年内要在同一专业学习,专业选择需慎重。
(2)考生自身成绩。
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入围标准,考生可结合自身成绩及往年入围分数线及位次进行精准评估,从而确定目标高校。在把握不准时,可以咨询院校的招生老师,以免在报考过程中出现定位不准,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出现误差。
五、冲刺竞赛奖项
新高三开学后,9月即进入竞赛月,数学竞赛联赛,物理竞赛预赛及复赛、化学竞赛初赛等赛事将全面开启。新高三竞赛生在这个阶段应全力冲击竞赛奖项,如能获得银牌以上奖项,即可免于高考阶段的竞争,破格入围强基计划;即使没能达到破格入围要求,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和拼博钻研精神对课内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让同学在强基校测阶段占有一定优势。
六、做好校考准备
提前做好综合面试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强基计划录取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
因为强基计划必须通过招生院校的综合考核面试才能最终被强基计划的各项专业所录取,在学习之余或者高考之后要提前的来进行有关的训练,这样有助于今后在面试的过程当中从容不迫的应对。
七、实时了解最新政策
俗话说:“先人一步,步步领先”。在强基计划备考这条路上,考生除了要做好不考准备,实时了解相关政策和知识,也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不小帮助。贵州好前途教育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更新关于强基计划备考、报考、政策解读、升学规划等信息,请保持关注,也请各位看官动动手指,将我没推进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谢谢!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决赛一等奖有什么用的相关内容。
1.进入国家集训队,即享保送资格,能被保送至清华、北大等名校。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录取分数线 清华大学在安徽省高考统招录取分数线是692分,而“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680分 自强计划是由清华大学主导的自主选拔计划,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将共同实施针对全国农村学生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自强计划”,为寒门学子创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2014年的“自强计划”从以往只能报一所学校,改为可6选3,并
强基计划与高校专项计划的区别什么是强基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尖端科技,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
强基计划“考生确认”已开始,强基现阶段该如何备考? 无论是网上或是线下笔试题目,学员的考试能力全是第一位的。一个只有蹭上一本线的考生不太可能由于线下推广改道上就蹦上复交; 一个能考名校的考生也并不是由于线下推广改道上就连港中深也考不进。考试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累积的全过程,又可以根据临考复习迅速提高:由于强基固本方案无论从题目类型、难度系数或是专业知识范畴上都和高考考试有较大差别,在临考参
强基计划高校考什么? 强基计划高校考核总共分为三部分:面试、笔试、体育测试(注:部分院校没有面试或笔试,具体考核方式应当以学校官网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准。) 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测试结果将作为考生能否被录取的重要参考。身体不好的同学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及时锻炼,避免因为体育测试不合格而被淘汰。 强基计划高校考试范围和内容和原自主招生比较相似,不会有变化太大变动。结合原自主招生考试内容,以
什么是高校强基计划 高校强基计划是指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一、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
高校专项与强基计划的区别 关于高校专项与强基计划的区别如下: 一、招生对象 1、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2、强基计划招生重点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
强基计划和专项计划有什么区别 强基计划 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高校专顶计划是针对贫困地区 农村户口 考生。 高校在本年度计划中拿出部分计划,用来专门录取贫困地区的考生,也就是这些考生单独排队,高校择优录取,这个也是高校要审核,要提交资料。 重点关注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关的领域,比如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 国家安全 等核心领域,至于学科方面也将向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倾斜。
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有什么区别? 强基计划招生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
2024-03-24 06:26:07
2023-12-18 23:55:29
2024-03-17 01:38:09
2024-03-22 00:51:15
2024-03-18 15:39:14
2024-03-07 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