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13:02:05 | 利好高考网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3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 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 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 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 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多种教学 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等基础训练,具有测控系统和仪器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测量理论、测量控制技术、测控系统和仪器分析、设计与集成应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 知识;
2.掌握分析和解决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综合应用光学、 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等领域知识的能力;
3.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对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常用的技术规 范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
5.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 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7.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和团队合 作的能力;
8.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数理基础、传感与信息获取、测量理论与测试技术、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技 术、测控总线及数据通信、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仪器设计与制造、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测控系 统分析、设计及集成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基础(64学时)、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64学时)、电子电路基础(64学时)、 信号与系统(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52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工程力学(54学 时)、工程光学(56学时)、信息通信网络概论(56学时)、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16学时)、传感器 技术(56学时)精密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智能仪器设计技术(56学时)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48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4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学时)、导航定位控制与应用(32 学时),学科及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5学时)、微机 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电子线路实验(I、Ⅱ、Ⅲ学时)(23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 电磁场与电磁波(46学时)、射频模拟电路(4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基础(46学时)、传感器与信 号调理(60学时)、电子测量技术(54学时)、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54学时)、自动测试技术 (54学时)、软件技术基础(54学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新技术讲座(16学时),学科及专业选 修课不少于22学分。
示例三:工程力学(51学时)、工程图学(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85学时)、电路与电子技 术(12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40学时)、微机原理及其应用(56学时)、传感器技术(48学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2学时)、工程流体力学(40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仪表电路设计 (40学时)、应用光学(40学时)、物理光学(48学时)、测控电路(40学时)、热工过程控制系统 (40学时)、自动检测技术(80学时)、精密仪器设计(40学时)、精密测量技术(80学时),学科及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0.5学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企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 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技术实验、测试理论与检测技术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测量系统建模与 数据处理实验、智能化仪器与网络化仪器实验、测控系统综合设计实验、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4 材料类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测控仪器设计》、《光电测试技术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电气自动控制》、《光学设计》、《智能检测技术》、《虚拟仪器及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自控、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飞机机载电子电气设备维修及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仪器、电子类企业:产品研发、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计量、测试检测; 工业、工程类企业:工程技术、自动化控制、过程控制、仪器工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智能仪器仪表方向
智能仪器仪表方向主要是从事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的软件,硬件研发,测试,也可以从事仪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偏向于电子的方向,最好要学好C语言,汇编语言,单片机,labview等并有相关的实践开发经验 。刚开始工资不会太高,一般就5500到6000(单位不同工资会相差很多)。研究生毕业在不同的地方哪的钱也不一样。在北京应该有6500左右,这是开始,工作一段以后就看你的实力了。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是从事计量,测试检测,品质检验等的工作,这个方向学术研究的成分比较重一点,一般本科生比较难找到较合适的工作。
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
这个方向有一个亮点课程就是图象检测与处理,是一个比较偏向于计算机的方向,与第二个有相类似的地方都是从事的检测测量,只是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比较偏向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运用。现在的计算机人才是紧缺的,学好了很容易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平均水平大概在6000左右。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工学类。全国本科专业分为12大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什么类 专业 学历层次 门类 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工学 仪器类 本科十二大类 本科专业目录 1、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 2、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 3、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 4、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 5、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 6、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 7、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 8、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 9、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 10、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 11、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 12、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唯一的本科专业。它的专业面很广: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工业自动化控制、火箭导弹卫星的发射及监控、深海探测器、航空航天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精密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精密机械设计制造、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课程 精密仪器设计、智能机械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与测试系统、数字化测控技术、测控电路设计、微机电系统。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712T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专业代码:080712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电波工程、微波电子线路、微波网络、天线CAD、射频识别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较强的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开发能力,也具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利好高考网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基本知识;2.掌握现代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电子线路》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电子类企业: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无线通信工程、遥感测控、射频技术、高速技术、RF设计、EMC设计。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电子线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考研方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整理的射频专业大学排名榜 北京那些高校有微波射频专业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北京大学(排名第3)、清华大学(排名第4)、东南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复旦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浙江大学(排名第1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30名和前50名大学,请参考如下新高考网(高考志
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80704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
早稻田大学专业设置和优势专业 本文将介绍早稻田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优势专业,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校。 🏫5处校区 早稻田大学共有5处校区,分别是早稻田校区、西早稻田校区、北九州校区、本庄校区、所泽校区和户山校区。 🎓多学部设置 早稻田大学设有政治经济学部、法学部、文化构想学部、文学部、教育学部、商学部、基干理工学部、创造理工学部、先进理工学部、社会科学部、人间科学部、运动科学部、国际教养
全国最好的射击学校 北京市射击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射击运动技术学校始建于1960年,隶属于北京市体育总局,距北京50公里,紧靠怀柔水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占地73000平方米 扩张资料: 射击作为世界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始于1896年的第1届奥运会。自1897年起每年举行1届世界射击锦标赛。1907年各国射击协会国际联合会成立(1921年改名为国际射击联盟)。1931年后,世界射击锦标赛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声誉。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的师资力量雄厚,在各个领域都有许多知名专家。其次,它的教学质量也很高,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最后,它的校园环境优美,学生可以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总之,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大学,值得学生选择。 电子科技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2数
编导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编导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1 中国传媒大学 央视 编导大多出自此校,录取分数也是全国最高,超出一本线20分以上,当然,就业率也是最高。 2 浙江传媒学院 国内第二个开设编导的,曾是广电总局所属三大高校之一。 3 北京师范大学 老牌名校,编导也有很强的实力,将近10年历史。 4 北京大学 学校名气大,学生分数高,就业的良好保证,尽管
通信工程开设院校排名 以下是通信工程开设院校的一些常见排名,供您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通信工程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该专业的领先者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该校的通信工程学科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通信工程学科
哪个学校有视频剪辑专业 剪辑涉及到的专业方向较多,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如下: 影视制作综合类(如: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等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长安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
2024-04-03 06:38:50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5 14:56:22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