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04:57:58 | 利好高考网
因为新高考推行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自选科目模式,自选科目模式,它本身的分数并不能完全等同,因为不同的科目难度不一样。 所以就要推行赋分制,对不同的科目进行一个名次的排布,然后赋予它该有的分数。
这个赋分制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种在新高考模式之下各个学科难度不同所造成差异,要弥补这个差异的一种模式或者说新的方法。比如说物理他们算是100分,然后政治满分也是100分,但是他两个能完全一样吗?一个人物理他考了70分,他这水平并不高,但是可能考物理的所有人里面最多的他就考了85分,但是学政治的那个呢,可能最高的那个人考了95分, 物理的75分和政治的75分就不是完全等同的了,要解决这个差异就要实行赋分制。
但是如何保证赋分制的公平,通过排名的方式来解决,这是现在所推广的最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有1000人参加了物理的考试,这个人排名第2排位,同样有1000个人参加政治的考试,这个人也是排名200位,那他们在赋分制的体系里面所应该获得的分数就是一样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群之中20%。 所谓的这个水平也就是说1000人里面只有20%左右的人具备这个能力。
至于更公平的方法,现在还处在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因为实行新高考的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还是近一两年的时效,现在还缺乏足够多的推行经验去改变这个新的模式,可能要试行几年之后发现这个模式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尝试着进行一定的试点开通。 因为毕竟高考关乎的是万千学子的命运,这东西不能随便改。
新高考是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其中的关键涉及到选课和赋分规则,而这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赋分制就是对高中学业等级考试课程按照等级计分,将考生的每门等级考试课程原始成绩根据排序从高到低划分为若干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约定各等级人数所占的比例。依照相应的转化法则,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由于不同学生选的课程不一样,如果按照卷面分简单累计作为高考总分的话,就可能由于不同课程考试难易程度的差异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而按照既定的赋分规则转换以后,大家都用在相关课程考试中的相对位置进行衡量,极大地降低了这种不公平。
不同省市的赋分规则都各有差异,但招生计划也是以省市为单位的,因此不会造成不同省市间的不公平。
但赋分规则对于选课以及以后的学习策略还是具有根本性影响的。
赋分制的初衷是好的。赋分制有利于消除学科之间的难度差。新高考和过去高考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可以从六科或七科选考科目中任意选取三科作为高考科目。不同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如果纯粹按照实际分数排名,那么选择难度较大科目的同学必然会吃亏。赋分制将所有选择该科目的同学按实际成绩排队,将实际成绩转化为名次分数。这样做确实有助于消除学科之间的难度差。举个例子:生物考80分的同学和物理考70分的同学相比,有可能选修物理的同学最终赋到的分数更高一些,因为赋多少分最终看的是学生的成绩排名。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赋分制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像物理这样的难度较大的科目选考的学生比较少,一般选考物理的学生都是物理成绩比较好的。这样的话一种极端情况就可能出现了:一群学霸选考物理,最低分是80分,这个80分由于是所有考生中的倒数第一,最终会被赋成20分。这就是赋分制的缺点:选考学生较少的科目,很容易出现实际分数高被赋成低分的情况。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赋分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规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
一、新高考赋分制是什么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二、新高考赋分制的利弊
个制度有利肯定有也有弊,新高考实行赋分制确实是为了实现相对的公平,但是肯定也有不可避免的弊处,小编就在本文为大家分析一下新高考赋分制的利弊。
1、赋分制的利:有利于缩小学科间的难度差距
因为新高考实行的是“3+3”和“3+1+2”的选科制度,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时也是看所有科目分数的总和。
如果不使用赋分制,那么选择了难度较大的学科的同学分数必然会低于其他人,对这部分同学显得不公平,所以使用赋分制让大家从原始分数的比较变成了学科排名之间的比较,从而将学科之间的难度差距缩小,就让所有的同学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了录取时对总分进行位次排名的合理化。
2、赋分制的弊:难度教小学科换算后分差变大 利好高考网
赋分制是用单科排名来计算单科的换算分数,举个例子,某考生在政治科目的原始成绩是75分,在等级排列中属于B等级,假设划入B等级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区间为82~61分;那么,根据等级赋分转换公式和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将该考生的原始成绩转换成等级成绩后就为80分。
但是根据单科排名来换算分数对于一些选择难度较小学科的同学来说,分差就会变大比如说小明的生物学科考了80分。
但是选择生物学科的同学实力都很强,所以小明被排在了E等级,换算后的分数只有42分,而小刚生物学科考了95分,被划分在了A等级,换算后的分数就为92分,本来小明和小刚的分差只有15分,但是换算后的分差却变成了50分。
以上就是你是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这件事的?对于这件事有哪些好的见解?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你是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这件事的?对于这件事有哪些好的见解 新高考也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而且新高考采取的是负分制度,根据选课产生不同的赋分制度。很多人都不了解新高考为什么要实行赋分制度,有人认为新高考的赋分制都是不公平的,其实新高考实行的赋分制度也是维护高考的公平。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讨论一下新高考赋分制这个事情吧。 因为新高考已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选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情? 对于当年填报的志愿,我曾经有过一些疑虑和担忧,但从未真正后悔过。以下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 首先,填报志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需要慎重考虑。在填报志愿之前,我需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便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收集信息、咨询专家、考虑各种因素,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让我更加自信和确定自己的选
你是如何看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取消本科这件事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已经快20年了。其前身是清华大学传播系和中文系编辑教室,成立于2002年4月21日。第一任院长是范景毅,前《人民日报》主编,当代著名记者。01停止招聘不是取消。清华大学校长前往新闻与传播学院调研并提出要求:2020年5月1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现场和远程在线操作并召开会议。 清华大学这两个专业从20
马嘉祺高考分数365分,是否会被中戏录取? 马嘉祺高考分数365分,他这个成绩是会被中戏录取的。 马嘉祺属于娱乐圈中比年纪比较小的明星,他不管是在唱歌方面还是在跳舞方面,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从而让他在小小的年纪就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我觉得他的这个分数可能不会被中戏录取,因为中戏属于艺术生们最向往的大学,在这里不仅仅对学生的艺术分数要求很高,同时也对学生们的高考分数要求很高。学校不会因为明星
如何看待高考志愿填报失误这件事?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不必过分担忧和沮丧。以下是一些待高考志愿填报失误的建: 1.接受现实:认识到失误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过分自责或指责他人,要接受现实并准备应对。 2.寻求解决方案:如果发现了志愿填报失误,尽快采取行动。与相关学校或招生部门联系,咨询他们的政策和处理方式。有些学校可能提供重新填报的机会,或者可以调整录取专业。
国乒女子颜值排名 国乒女子颜值排名:白杨、车晓曦、刘诗雯、王添艺、陈梦等。 1、白杨 白杨,女,1984年出生于河北,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5岁开始打球,1994年进入省市队,1997年入选国家队。白杨曾是中国女子乒乓球的希望之星,后因雅典奥运会前与马琳恋爱而被蔡振华开除出国家队,马琳也随即离去。白杨曾被称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第一美女。2007年底,国家队公派白杨到克罗地亚。 2
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这对学生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新高考的赋分制?这对学生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1.新高考的赋分制是公平的。现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甚至是考生,“成绩”都很重要。好像不跟成绩挂钩,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但由于各省高考难度不同,各科难度也不同。导致考生成绩差距很大。所以在新高考中,为了避免考生因为选择难度大的科目而导致分数低的情况,评分制度正好解决了这样一
你如何看待职业本科将纳入现有学士学位体系这件事? 我认为这样可以让更多职业本科学历的学生获得足够好的工作机会。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学历普遍不太认可,大家普遍觉得职业教育的学习水平不如本科教育。也正因如此,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很难获得足够好的工作机会,很多人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基础劳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个人比较看好这些本科纳入学士学位体系。 一、职业本科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